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师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教师劳动的目的、任务、对象、手段、产品的特殊性,论证了师德建设中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的师德理念,登及在师德建设中如何加强“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
3.
“自动主义”是二十世纪初盛行于中国的教育新思潮之一,它强调学生自学、自强、自治。德育上自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德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德育内容更具针对性,德育方法更具多样性,德育效果更具实效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德育过程中,充分确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律自治,仍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师德建设再一次提到议事日程。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将成为当前师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主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要使学生改变过去的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陈旧习惯,具备独立性、责任心,树立集体观念、群众观念,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教师的良好师德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7.
"教师形象"在多方视阈中的差异,以及长期以来的完美主义和理想化,使广大基础教育界的教师深感教师之难为,在自我评价与发展的十字路口踯躅难行.通过比较多方视角下的教师形象,探求教师的立足之本,探寻教师的发展之道,能帮助教师坚定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而追求高层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强化对问责结果后续管理的"一票否决制",只是惩处师德失范行为的权宜之计,建构并完整实施师德问责体系,才是治理师德失范行为的根本之策.为分析师德问责体系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对1548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德问责中的问责主体、学校(连带责任客体)对师德问责的重视程度、国家师德政策(问责内容)的具体性、问责结果及其后续管理对师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要完善师德问责体系并减少师德失范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问责主体、提高学校对问责的重视程度、增强问责内容的可操作性和保证师德问责结果及后续管理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9.
强化对问责结果后续管理的"一票否决制",只是惩处师德失范行为的权宜之计,建构并完整实施师德问责体系,才是治理师德失范行为的根本之策.为分析师德问责体系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对1548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德问责中的问责主体、学校(连带责任客体)对师德问责的重视程度、国家师德政策(问责内容)的具体性、问责结果及其后续管理对师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要完善师德问责体系并减少师德失范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合理设置问责主体、提高学校对问责的重视程度、增强问责内容的可操作性和保证师德问责结果及后续管理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黄燕 《教育与职业》2006,(36):160-161
“师道尊严”,是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文章提出“师道尊严”包含了“师德”、“师尊”、“师威”三个基本要素,而“师威”一直是人们质疑“师道尊严”的集中点。文章分析了“师道”要不要威严,能不能敬畏,指出“师道尊严”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以德治国"的"德"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整的、不断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备忠贞的师魂、纯真的师爱、高尚的师品、端正的师风和过硬的师能.  相似文献   

13.
谭虎 《江西教育》2002,(17):11-11
在我国,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同列,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华文明,铸就了“师道尊严”这熠熠生辉的四个大字。余生也晚,待到成为师范大学一名学子亦即未来教师的时候,“师道尊严”已被大张挞伐。教师的称号与“臭老九”、“封资修”划了等号,斯文扫地的现象举目皆是。教师似乎成为罪恶的渊薮,个个都是“假道学”、“伪君子”、“两面派”、“教唆犯”;而起而口诛笔伐的,竟大都是老师的学生。自幼在乡间形成的对教师的崇拜之情被猛然轰毁,心头百般不解,充满了失落与哀伤。直至拨乱反正,教师才洗清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师德建设仍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此时认真学习和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正气"的精神实质,对于进一步认清新时期师德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理解新时期师德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方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教"与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出发,指出实施“以德治教”关键在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分析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主体化时代的道德自我走向封闭,教师道德也走向正常、平常、日常为表征的道德均质化和平庸化.由于对技术的依赖和契约式关系的建立,让师生之间互相支配,失去真实的个人交往.走出常人师德的教师需要有自我超越的勇气,在与学生责任共契中丰富自我及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从"敬业"到"乐业":当前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敬业精神、师爱、教育创新和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是当前师德建设的四大基本问题。其中,敬业是师德的起点,悟业(领悟教育之“道”)是师德的核心,乐业是师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新时代师德建设与师说解惑的思想分析,从历史角度回顾先人的思想观点并赋予"解惑"新的生命,指出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能自觉"解惑",更要倡导求实、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为学生"解惑",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知识、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