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对"心"和"heart"作了比较与对比,并对不同语境下"心"的英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个在翻译文化词语时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寻求合适的对应词和使用融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再”和“再三”两词的语义和用法接近。在句法上,二词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语义上,二词有细微的不同之处。“一再”表示的“一次一次”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动作次数之间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再三”表示的“一次一次”重在短时间内动作次数的反复。“再三”有表集中量的“多次”义,“一再”没有。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和"经过"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经过"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原因是教材内中英文对译错位,而教学体系中又缺少详尽的对比分析和实用范例,古今词义衍化繁复也令教师和学生难以掌握.本文从词性的异同和语义变化的内在规律出发,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二者在具体交际场景的不同用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语用范例.  相似文献   

5.
"言尽意"论和"言不尽意"论两者从表面看起来是一对矛盾概念,但实质却并非如此,二者并不属于同一层面,前者是指一般意义上名言,是我们对事物和道理的认识理解,后者则上升到了本体论的层次,它与老庄对"道"的阐述一脉相承,这个"意"不仅是不能表达的,同时也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学校实验室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及特性进行了分析,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到实验室污染物的管理上,通过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源,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8.
张金波 《现代语文》2008,(6):113-114
成语“近水楼台”出自古诗“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从一些词典的解释上看,很难看出两者在意义上的差别。实际上,两者的意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在使用中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9.
何小静 《现代语文》2009,(10):30-31
现代汉语中,“收集”和“搜集”都有“使聚集在一起”的核心义素,是一组同义词。本文在基于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式及对主宾语的选择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1.
12.
译者隐形和显形是翻译界一直争论不止的话题,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目的。但无论是隐形和显形都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化的前提下,译者要合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恰当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译文要做到在介绍异质文化的同时保证通顺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试论"竟然"和"居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竟然”和“居然”最大的区别是位置上的区别,居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面,而“竟然”不可以,那么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关于"劳动"与"劳动力"两概念容易混淆,对其相关性也不易弄明,因此加强这两个范畴区别与联系的阐述十分必要.文章进行了这方面的阐述,并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题记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在数学教育中,应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实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经过"和"通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介词"经过"与"通过"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还考察了两者可替换的条件.通过分析认为:"经过"介引的介词短语中往往含有时间词或形容词,用以描述介引动作的具体过程,使之成为结果实现的必要条件;而"通过"的后接成分重在对实现结果必需的工具等的介绍,动作过程多是简单概括."经过"后介引的成分客观地叙述了实现结果的条件,而"通过"所介引的成分则带有实现结果的主观目的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常常"和"通常"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常常"与句子的核心成分联系非常紧密,且仅仅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既可用于陈述过去、现在发生的事件,也可表达将来的意愿。而"通常"与动词的联系并不紧密,不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率。"通常"不可修饰简单谓语或单音节动词,且不用于陈述将来事件的句子中。此外,"通常"还可以用于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因此我们认为,"通常"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描述,而并非单纯修饰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9.
“等”和“不等”是一对矛盾.从量的关系上看,“等”是相对的,“不等”则是绝对的;从运算性质上看,“等式”和“不等式”有相似的一面,如传递性,但又有差异的一面,如两边同乘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而不等式不一定成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