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初中思政课实施德行教学,需结合教学情境、设置课堂活动、联系多彩生活、渗透传统文化、开展课外活动、借助教师德行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这样才能打造关注德行的幸福生长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的幸福生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相似文献   

3.
田达 《考试周刊》2010,(42):207-208
大学生在德行方面存在孝道观念、宽容心、节俭意识、大局意识较差和感恩意识、正直行为、诚信相对缺失及狭隘的江湖义气等问题,而且男生比女生差、城市的比农村的差。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以闵子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德行教育的缺失。解决的对策有:加强教师闵子德行建设,实施生存和环境保护教育,开设艺术和文学类选修课.开设礼仪必修课.加强制度建设和媒体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实践闵子德行.  相似文献   

4.
德行成本: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施道德行为需要付出德行成本。而德行成本过高是我国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研究德行成本并对过高的德行成本进行补偿是搞好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学校德有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起源,对它的创始人芝诺的学说和斯多葛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基本上还是以法治为主要手段,但取得的成效并不大。通过加强校长的道德建设,使校长的道德行为从自觉走向自为,并内化为自身的德行,从而在主观和内在的层面上对校长权力进行制衡,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钱雪娟 《今日教育》2006,(10):38-38
风过有痕。如果说教育是风,那么它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会与心灵碰撞,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就好比幼苗的生长需要养分的滋润一样,儿童心灵的成长同样需要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和挚爱的孕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可是如此受重视的学生并不是素质越来越高,反而是越来越不好教育,越来越不好管理了.他们的身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痛心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年过于重视升学率,忽视德行教育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卢勤 《母婴世界》2012,(12):26-27
有位网友问我:“我家宝宝9个月了,老是‘呸’别人,一有不如意就‘呸’,还爱推别的孩子,怎么有效地改正这样的坏习惯呢?”  相似文献   

11.
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孔门所强调的是广义上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君子."故君子内修德外修仪,合一为道,合一为德.  相似文献   

12.
黄雁 《考试周刊》2009,(41):25-26
针对斯蒂芬·高森对诗歌的污蔑,锡德尼在他的《为诗辩护》中,对高森的观点予以驳斥,并阐述了自己对文艺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诗歌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德行。  相似文献   

13.
田达  郑仕玲 《文教资料》2010,(19):109-110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闵子骞德行中包含以下积极内容:第一,仁孝、忠义、正直、宽容、感恩,以及着眼大局的和合意识;第二,忠义正直;第三,守礼、尊师、重俭和讷言敏行,以及诚实重信的操守。  相似文献   

14.
教师德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王斌 《文教资料》2008,(34):27-28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对幸福问题探讨最多、最系统的人.亚里士多德通过"什么是幸福"、"怎样达到幸福"、"幸福的生活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论证,最终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化的幸福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德性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打造全社会思想道德高地的必然选择。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德性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性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18.
在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受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加上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步尤其重要,很多家长却一筹莫展,无技可支,只有加强引导,从德行抓起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德行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行养成,必须解决理论研究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道德认知如何转化为道德行为,也就是"知"如何转化为"行"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德行养成的关键时期,以德育教育制度和校园管理制度建设导引大学生的德行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