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与中国近现代史同步,总共150多年的时间。这期问上海方方面面的历史变迁,尤其是西方经济、文化和图书馆学的东渐,就使得上海的图书馆,不仅在中国传统的藏书楼形式向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中,而且在同代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均在全国独树一帜。自从1847年由西方传教士在徐家汇兴建了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之后,中国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上海逐渐发展起来,逐步有了公共图书馆(工  相似文献   

2.
亚洲文会图书馆是近代上海较早创建的公共图书馆,该图书馆最早引进了西方图书分类法,最早制作了目录卡片。该图书馆主要收藏研究中国的西文书籍与西文杂志,是近代上海著名的东方学图书馆。亚洲文会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保护、传播知识的场所,也为汉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社会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悄然兴起。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发展虽然有其落后性,但它的出现给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早期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体现的公共、公平、公益特性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推行的一些读者服务如"巡回文库"、"邮寄借阅"很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孙毓修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在西学翻译与传播、古籍整理与刊印、图书馆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化活动折射了近代中国文献生产、传播、管理与利用的状况,蕴含着新旧学术交替时期文化发展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的旨归。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1918年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读书活动与阅书报社的创建、革命者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的传播及辛亥革命前后一系列图书馆法规制度的制定,加速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嬗变,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兴建高潮,并带动学校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建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来新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研究领域涉猎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方志学和图书馆学多领域.《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从历史学、目录学和图书馆学三个维度对中国近代的图书事业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括性论述,首开三史合一的先河,将中国近代书史、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三史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初创时期的皖省藏书楼、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为例,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捐赠活动的发轫进行阐述,概括出垂范、传承、寄存、呈缴、退款等目标下的捐赠方式,并从激发人道价值与博爱精神等方面分析图书馆捐赠事业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西方图书馆思想和中国古代藏书楼物质的双重基础上诞生的。它与旧式藏书楼有着根本区别。近代图书馆馆刊,是为了适应新式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之需出现的,在宣传先进图书馆思想、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业务、揭示馆藏、交流经验,促进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已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图书馆刊编为《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出版。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
中外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在开始进入公共图书馆阶段初期,会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英国和美国。因此,对于这两个国家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探讨具有典型意义。按照这一逻辑,中国在20世纪初由藏书楼全面转入近代图书馆时期,同样存在着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分析,归纳出共同特征,在研究图书馆史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著名文学团体“南社”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因缘殊深:从振臂呼唤到以图书馆作为人生的归宿,从图书馆中吮吸养料到“反哺”公共图书馆,直至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中开拓、创新,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1.
范红霞 《图书与情报》2006,(3):108-111,144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图书馆事业,掌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达20年之久。在任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他既重视对图书馆的管理与革新,使国学图书馆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图书馆;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培养出一大批图书馆专家和文史学者;他主持编撰了《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反映了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为学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其他图书馆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与卡耐基对图书馆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 《图书馆论坛》2006,26(5):51-52,134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藏书家,戊戌维新运动的中坚分子,是最早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并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实践者之一,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先导其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彪炳千秋。文章重点论述了梁先生1903年访美过程中对美国近代图书馆的认知以及安德鲁.卡耐基兴建图书馆的善举对梁启超先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振铎先生的三封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振铎先生的三封佚信李性忠Abstract:Mr,ZhengZhenduo,afamousChinesewriterofmoderntimes,ahistorianofliterature,abookcollectorandbibliographer...  相似文献   

14.
胡适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适除了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文化名人外,在图书馆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图书馆协作、图书馆中心问题的讨论和收书法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应芳 《图书馆》2011,(3):45-47
太虚是近代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师,他一生以佛学院和佛教图书馆为媒介来推动佛教复兴和改革运动。太虚受近代公共图书馆理念的启发,很早就倡导建立佛教图书馆,并创建了著名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图书馆从古代藏经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型。太虚创办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为中国图书馆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近现代西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精神与办馆理念,掀起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年),新图书馆运力图革除封建藏书楼的陋习,提倡图书馆平民化教育。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由自发步入自觉时代。回顾新图书馆运动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国鼎是我国著名的农史学家、图书馆学家、索引学家、"索引运动"的主将。他的索引成果众多,内容广博,成绩斐然。除了从事索引学理论、索引排检法研究以外,他还从事主持索引机构、开展索引教学、编纂索引等项工作。系统阐述万国鼎对我国近代索引史的贡献,可为索引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近20年,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图书馆学理论方面均卓有建树.本文着重探讨柳诒徵在图书馆藏书建设、读者服务、人才培养上的诸多创新,他的目录学思想与主编<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的实践,以及他在版本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阿英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史家和藏书家。论文细述了阿英的藏书经历、藏书特色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其藏书思想并解读了其作为藏书家的道德与风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读书会的历史与现状,从当前民间文化需求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职责的角度,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建立读书会的必要性,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的优势,并介绍了南京图书馆陶风读书会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