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的教育评价主要着眼于历史知识本身,测量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的牢固性,强调史实知识的价值,以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寡衡量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学变成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的简单背诵。这种评价体系领域极其狭窄,形式是单一的书面测验,越来越束缚了历史教育的发展,必须产生新的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来取代它。  相似文献   

2.
王雷 《时代教育》2007,(8Z):131-131
历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代,青少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冷漠令人担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应从国格和人格两个方面着手,同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对教师和学生本身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敏  徐振斌 《山东教育》2001,(17):54-56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21世纪初中历史教学的主旋律。面对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的主阵地。为此,近一年来,我们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初中历史“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从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对现在教育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充分体现新时期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 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和认识融化为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正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误区所在。所谓“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而来?为何正确?“真正的教师会注意,不要在讲台上,把某一种立场灌输给学生,无论其方式为明讲或暗示。因为以‘让事实自己说话’的方式……是最欺骗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学历史教育隐含一些危机,而造成危机出现的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过多的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忽视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的完善。其实无论从社会的需求、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历史教育本身的功能等方面都要求历史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创造力、完善其个性作为教育的主方向。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历史教育,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历史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和归属,让他们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而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的堆积。  相似文献   

7.
刘达庆 《文教资料》2010,(4):139-140
中学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学会做人;历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史、学史,自觉地汲取精神营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葛为龙 《学苑教育》2012,(17):77-77
历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和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学不仅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情趣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前仆后继、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遥想中华民族风雨沧桑五千年的历史,展望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很自然地想到了青年学生。续写历史篇章,开辟锦绣前程,希望在青年学生。学一点历史知识,是一个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桥梁,抓紧对青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好学。”这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对教育问题所提出的简明而深刻的见解。的确,学有兴趣,有热情,“我要学”学得轻松愉快,要比“要我学”有效得多。对此,凡当教师的及曾做过学生的都有同感。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在各学科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质量,指导学生学好历中.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1.
21实际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而我们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邓进平 《湖南教育》2002,(11):44-44
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传统教学系统由老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在现代教学环境下还增加了一个新的要素即教学媒体。因此,对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现状的思考,我们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从学生的状况看,信息时代的当今世界,学历史缺少实用价值,难背难记,教科书可读性较差,课堂科技含量低,大部分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之高考历史太难,分数差距小,优生没优势,“3+X”考试后,历史分数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历史,学校不重视历史学科,史学越来越受到冷落。中学历史教育面临危机。其次,从教师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的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因此,应该注重中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在这里,重点说一下阅读、记忆、分析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历史教育在知识教养上要关注人的意志、道德品格、理想、信仰、精神状态、情绪倾向等,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具有现  相似文献   

15.
王黎明 《湖南教育》2003,(10):31-31
一、养成教育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通过掌握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各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形成21世纪公民的基本文化素养;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形成对历史的科学认识。这是历史养成教育最起码的要求和最基础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历史知识的重要与青少年历史知识的贫乏令人汗颜,启人深思,究其所以,原因甚多。如何把历史教育的功利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如何使学生毕业后保留持续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当从转变教育现念、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师自身素养入手。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历史教育应该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这是历史教育的本真问题,也许很难给出永恒的答案。但是最起码有一点我们知道,历史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材中概述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众多的杰出人物,又记载了世界各个民族在自然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所取得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上的光辉成就,它所包含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之丰富是一般别的课程难以相比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历史课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应寓素质教育于历史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认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一门跨越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学科。历史知识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因素。这是历史教育进行审美教育的客观基础。有目的的寓美育于历史教育之中,通过对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艺术美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基本美学知识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他们鉴赏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中的导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师的提问,而很少去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如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目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因而课堂教学“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多为灌输,只是要把“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