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报道世界风云人物这一领域中蜚声国际。从基辛格到马卡里奥斯,从霍梅尼到加尔铁里,十年中出自她笔下的采访回忆录中的国家首脑人物就有二十多位。“采访基辛格”是她的代表作《对历史的采访》一书的首篇,也是她踏上进身之阶的第一步,从中不难看到法拉奇独特的采访风格。法拉奇同其他许多西方人士一样,把基辛格看作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能随意出入白宫、中南海、克里姆林宫;他能发动战争、制止战争,并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她说,常常有这种情况,对某些著名的要人来说,你越了解他,你就越不能理解他。基辛格就是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2.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3.
被新闻界称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的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曾成功采访过30位政坛风云人物,她在采访前的大量准备和调查工作是她成功采访的神奇钥匙。  相似文献   

4.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5.
叶俊华  丁林 《新闻世界》2011,(6):131-132
被誉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的法拉奇,一生采访了众多驰骋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考察其采访的风格和特点,不难看出"主观介入"是她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日子里,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萦绕:我离法拉奇究竟有多远?欧丽亚娜·法拉奇(OrianaFallaci)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尤其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她被人们视为一种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广为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士所喜爱。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就凭这本书,法拉奇确立了她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法拉奇的新闻采访技巧和专业训练素质,而且放射出一种罕见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政治采访之母”的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利亚娜·法拉奇在谈自己工作体会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每次采访前,都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法拉奇是以访问国际风云人物而闻名于世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她访问了包括我国的邓小平、美国的基辛格、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伊朗的霍梅尼、约旦的侯赛因、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等三十多个国家当时的著名领导人,写下了大量风格独特的轰动世界的访问记。法拉奇访问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除了占一定篇幅的前言之外,就是将录音机录下的访问中的全部问答,一字不漏地以原对话的形式全文发表。她以此来表明…  相似文献   

8.
刘春蕾 《报刊之友》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奥琳埃娜·法拉奇是意大利《晚邮报》的著名女记者,在世界新闻界享有盛名.她在对风云人物的戏剧性采访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超群才干和独特的采访方式,使公众瞩目.法拉奇善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引人注目的访问,并以提问尖锐、切中要害而闻名,而她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往往寓于提问中.在采访过程中,她从不失去自己对局势的控制,一次次从她所得到的回答中敏锐地去发现破绽,不断打开对方的缺口,使天平上自己这一方的砝码总是重于对方.用法拉奇自己的话来说,采访是"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异于传统的采访风格法拉奇热爱新闻事业,她认为记者有一种非同寻常而又了不起的"特权",那就是,你能在事件发生之时就写出历史,并能与那些控制着世界和能改变历史方向的人物进行争辩、解释和热烈的讨论.然而她的来访"不是把自  相似文献   

10.
刘春蕾 《今传媒》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新闻记者,法拉奇虽然宣称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历史,并以一个追求自由真理不畏强权的斗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作品也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然而阶级本能的偏见,使得她并不能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客观公正。作为一名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狂热拥护者,她往往以西方的价值观去评判自己的采访对象,使得她的采访记中多处充斥着难以令人容忍的谎言与偏见。(一)新闻记者的阶级立场决定了法拉奇的阶级偏见,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等新闻原则被抛置脑后。法拉奇对波兰工会主席瓦文萨的采访中的表现,自己也感觉到…  相似文献   

12.
法拉奇与我们1980年8月,法拉奇首次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谈话时,我还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位光彩照人的意大利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的不凡经历对我们来说,还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记得过了不久,《人民日报》介绍了她的生平并发表了邓小平接见她时的谈话。这也是法拉奇首次被中国读者所认识。1982年和1984年,新华出版社以《风云人物采访记》为名,先后译介了法拉奇对基辛格、阿拉法特、约旦国王候赛因、西哈努克、甘地夫人、布托等风云人物的采访文章。此时我已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和许多惶惑于“新闻”究竟为何物的年轻记者一样,对于法拉…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的奥莉娅娜·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女记者和作家,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之一.她凭借着<风云人物采访记>奠定了"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15.
法 拉奇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记者和女作家 ,她以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蜚声世界文坛 ,是国际新闻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曾两次获得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文森特”新闻奖 ,有关海湾战争的报道获得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被美国的教授们作为讲解采访技巧的典范作品。解读法拉奇的新闻作品 ,可看出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其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文学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 ,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剥离事物 ,展现出了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法拉奇的新闻作品深受新新闻主义的影响。新新闻主义是2…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法拉奇是世界新闻史上的风云人物。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被誉为“和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在她的采访记中。我们与她共同经历重大的冒险事件.共同体验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每一个读者都会被其作品透露出来的激情、真诚与正义的力量所震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法拉奇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记者和女作家,她以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蜚声世界文坛,是国际新闻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曾两次获得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文森特"新闻奖,有关海湾战争的报道获得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被美国的教授们作为讲解采访技巧的典范作品.解读法拉奇的新闻作品,可看出她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其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文学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剥离事物,看到了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新闻记者,法拉奇虽然宣称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历史,并以一个追求自由真理不畏强权的斗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作品也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然而阶级本能的偏见,使得她并不能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客观公正。作为一名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狂热拥护者,她往往以西方的价值观去评判自己的采访对象,使得她的采访记中多处充斥着难以令人容忍的谎言与偏见。  相似文献   

20.
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下村满子是日本唯一获得波恩——上田记念国际记者奖的女记者。她长于专访,以世界为舞台,访问过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美国原总统卡持、未来学学者托夫勒、“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好来坞女演员摩那哥王后格雷丝·凯利。1978年采访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桀骜不逊的法拉奇向她倾诉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讲了自己的生死观,足足谈了两天。有人说,法拉奇的专访风格是“挑衅型”的,而下村满子则是“太阳型”的。她总是给人以安心感,让人在温和的气氛中敞开心扉。我在《国际新闻界》上读过下村的文章。她把访问比作敲鼓,认为敲出的声音不好,是敲击者力最不够,方法不对,而不能责怪鼓坏。这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