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6):73-81
情感心理动词表达的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反应。以“喜欢/like”“讨厌/hate”为例,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未完整体与不同时制结构匹配等级上的共性与差异。两者的共性在于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未完整体组配现在时的频率最高,而它们与将来时以及过去时组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种共性可以从认知上找到理据,而差异主要在于英汉语编码方式之不同,认知共性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有同有异。本文对英汉存现句进行比较,发现最具共性的是二者的语义、结构类型和名词词组,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主语、处所词和动词.  相似文献   

3.
运动动词是所有英语动词中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对运动动词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奥秘.本文基于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义分析入手,对英汉客观致使动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大量的语料对比和分析发现,英汉客观致使动词在语义特征上有较大共性,但由于英汉语言类型的差异以及概念化方式的不同,在动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微观的句法表达上,英汉语言有着各自的表达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汉语能愿动词与英语情态动词无论在语义还是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共性。英语习得者往往将其共性扩大,而忽视个性,从而干扰了情态动词的正确认知,造成了母语的负迁移。本文拟分辨两者的个性,以便学习者更好地领悟情态动词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短语动词是英语与朝鲜语中常见的多词动词,虽然短语动词在英语中表现为短语,而在朝鲜语中表现为复合词的形式,二者在结构形式以及前后项的匹配等方面却呈现了较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英朝短语动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英语与朝鲜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为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同时对于短语动词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平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动词方面的错误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有些动词错误在学生作文中反复出现,根深蒂固,很难消除,成为学习者的巨大障碍。文章结合国内外对中介语石化研究的理论及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不同水平学生不同动词错误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动词石化的不同特征并给教学以实际启示。  相似文献   

8.
汉英存现句句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英存现句有同有异。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的句法理论知识进行英汉比较,发现最具共性的是二者的语义、结构类型和名词词组,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主语、处所词、动词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10.
"喊叫"类动词是日常言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本文借用词化模式观点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喊叫"类动词的语义核心、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喊叫"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既存在共性,也存在个性,核心语义成分决定同义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乔姆斯基的题元理论,探究英汉使役色彩动词结构在形态和句法上的共性与个性。从中发现,题元角色与动词语义有密切关系,动词语义在使役句中起到了连接不同参与者的纽带作用。同时,英汉色彩的不同使役形态既在使役义和使役力的表现上有所不同,也对施动者和受动者的限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感知动词是一种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是人们感知世界时所产生的动作、状态和思想的描述,对感知动词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感知动词的词义和实际之间的关系。而多义性是语言的共性,可以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英语感知动词作为典型的多义词汇,通过对其多义性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语的语言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语感知动词的多义性,以期为英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凡可在其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并能被直接提至句首构成一般疑问的动词,可称为语法功能性动词,否则就称为非语法功能性动词。初级英语语法教学应引入"语法功能性动词"这一独特新概念。这既可以满足实际教学的迫切需求,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词法与句法,还可以让语言教学纳入更规范的系统中。借用此新概念进行语法教学和综合运用培训,教师能获得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4.
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汉英双及物构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英双及物构式在原形特征、给予物引申方式以及双宾动词数量的有限性上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同时也在构式意义、客体转移方向、能够能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对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从体验哲学和概念化角度探讨了造成汉英双及物构式共性和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法双语的动词时态有很大差异,体现出两语族对动词观察角度的不同;双语在时态的分布和使用上也很少完全重合或一一对应,表明两语言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的背后隐藏着某些共性,如都围绕着时间参照点的时态确定“先时性”、“同时性”和“后时性”,等等。外语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掘和研究这些异同,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从人称、情态、语气三个角度,分析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前任首相卡梅伦就职演讲中人际意义的构建。研究发现,特雷莎·梅与卡梅伦在人际意义构建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二者共性体现为,人称上善于使用第一人称表达意愿并树立权威,情态上借助中、低量值情态动词缩短人际距离,语气上均充分利用了陈述语气表达自我主张和赢取民众支持;而个性在于,不同就职背景下,两者在高量值情态动词及第二人称动词选择上的差异。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研究不同语篇人际意义构建策略有助于深入解读政治语篇的组织结构及信息意图。  相似文献   

17.
动词中心论基于动词建构句法结构,关注动词语义及其语义配价情况,注重从语义层面探寻句法现象的理据特征,解释句法结构的形成过程。不过,它无限制赋予动词新的意义,使得动词意义过度增长,违反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构式中心论基于构式建构句法结构,认为句法结构的形成源于构式和词项的熔合,注重从构式视角探寻不同句子的意义差异,从而解决了动词意义的无限增生问题。不过,它将动词多义变为构式多义,同样违反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从本质上来看,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合这两个视角进行语言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言本质,有效解释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俄语动词有时的范畴。副动词因和动词有密切联系,是动词的不变位形式,说明句中由动词表示的主要行为,所以它也有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曾莉 《现代语文》2013,(4):127-130,2
本文通过对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双宾语句比较,发现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都有表"给予""告示"和"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其中"服务"义双宾语句在古汉语中主要表"为动"服务义,在现代英语中主要表"制作"服务义;而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英语中却基本没有。从动词的及物性强度、介词与动词的语义重复这些角度可以解释双宾语句在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里的类型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中的情态动词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们的共性,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和概括。Palmer将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划分为三大范畴:推测;义责;原动。这基本上概括了它们的语义。从应用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情态动词的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意义渐进和意义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