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为:(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2)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一起组成表示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3)列方程;(4)解方程;(5)答: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知识概要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同学们初步学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简易方程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数  相似文献   

3.
杨军 《中小学电教》2010,(4):117-117
<正>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会解答应用题,厌恶学习应用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题意,不会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找不出数量关系式。因此,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一、创设情景,使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整数解的问题.对这类应用题,学生容易根据已知条件及数量关系列出不定方程(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但要依据题目隐含条件,在无限多个解中求出符合题意的解,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结合几个例子,讨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对许多学生来说可谓是“蜀道之难”,在平时的应用题学习中常常出现读不懂题意,写不出代数式,找不准等量关系等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解答应用题感觉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写出与未知数有关的代数式.鉴于此,本人在探索出一种“抓三量”的分析方法.现引用以下一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和操作步骤,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五个基本步骤如下:(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句子).(2)设元.选择适当的未知数,用字母来表示.(3)列方程组.认真分析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抓住关键的词,如等于、是、多、少、相遇、提前、迟到、增加、减少、共等).(4)解方程组.根据方程准确求出未知数的值.(5)写答案.检验所得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再写出答案,并注意勿漏单位.  相似文献   

7.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如下.1.审:审清题意,弄懂已知什么,求什么,以及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设:只能设一个未知数,一般是与所求问题有直接关系的量.3.找:找出题中所有的不等关系,特别是隐含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第三部分应用题解答应用题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复习时,应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数量关系,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简单应用题简单应用题是四则运算意义的运用,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应使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具有读题、复述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改编或自编应用题等基本技能,以开扩思路,发展智力。简单应用题的内容有十  相似文献   

9.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一些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往往令人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找相等关系,适当地选取未知数是很重要的.下面谈谈怎样选取未知数.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代数法,它的特点是用x表示题中的未知数,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由于等量关系的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就是把含有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或语言叙述出来,并要求出未知数量的题目。”怎样使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的艺术所在。一、假设情境数学假设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像,是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思维策略。教学时,假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情境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使学生较切实地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个问题。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后,对学生说:假如你是这个商店的老板,你打算怎么卖这些热水瓶…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教学实践表明,正确地、切实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分析数量关系这个中心,谈如下两个问题。一、何谓分析数量关系所谓分析数量关系,确切地说,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分清应用题中的两种数,即已知数与未知数(题中指明要求的未知数与题中未指明要求的未知数);二是要明白应用题中的两种等量关系,即基本关系(不同类量之间固有的等量关系)与同类量关系(同类量在题目中所特有的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第1课时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一、要点回顾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仔细审题.弄清楚题意及有关事物的概念;(2)找出题中明显的等量关系和隐含的等量关系;(3)选设未知数,并用含这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未知量;(4)利用未曾用过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相似文献   

14.
<正>应用题对许多学生来说可谓是"蜀道之难",在平时的应用题学习中常常出现读不懂题意,写不出代数式,找不准等量关系等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解答应用题感觉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写出与未知数有关的代数式.鉴于此,本人在探索出一种"抓三量"的分析方法.现引用以下一例来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5.
巧设未知数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设未知数是顺利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若能根据题目中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特点设合适的未知数,就会降低列方程和解方程的难度,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问题中需要求出多个未知量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量关系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在设未知数时应灵活处理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分率不直接对应的稍复杂的应用题 ,学生无法找准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 ,往往束手无策。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解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呢 ?一、分析题意写数量关系式分析题意找正确数量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 ,也是列算术式的依据。在教学时 ,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 ,写出题目中所求的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写出题目中已知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 ,再把数量关系式用等式表示 ,对未知所求的量用“ ?”表示。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就会这样地去分析 ,并列方程或列式进行解答。例 1  …  相似文献   

17.
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应用题中涉及的量较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显,此时,我们可以设一些辅助未知数,把那些不明显的关系表示出来,以便解决问题.而在求解含辅助未知数的方程(组)时,我们可以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变换,将辅助未知数消去,从而求出问题的解答.在整个过程中,辅助未知数仅仅起到了连接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作用,而并不需要求出其值,这种方法称之为“设而不求”。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弄不清数量关系;二是不能深刻地完整地理解题意。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进行数量关系的训练外,还应重视正确地完整地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换一种说法”对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理解题意三步曲深州市东安庄完小\高宗库应用题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忽视对题意的准确理解,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内容尚未搞清,就盲目分析数量关系,从而造成解题障碍。应用题由情节和数量关系组成。情节指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根据题意巧妙、灵活地设未知数.那么如何设未知数才能使解题最简便呢?下面举例说明设元的几种技巧,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