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的鉴赏教学着眼点是改变只凭借注释、教师讲解读懂内容、识记背诵诗句的教学模式,而应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让学生学会鉴赏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笔者尝试着在古诗教学中"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对比鉴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感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纵观这节课的实施效果,发现"对比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踊跃,适时追问,机智应答,敏锐发现问题、深入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2.
在五年制师范学校的非英语专业中,英语诗歌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盲区。从英语图形诗入手,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通过中英图形诗的比较,可以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图形诗创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法——"以诗证诗"。所谓"以诗证诗",即是在课堂教学中用诗歌来解释诗歌、证明诗歌,可以解释词义、意象、诗意、句法、结构、修饰和历史典故等,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诗画一体是国画的基本特质,诗与画相互渗透提升了国画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国画的人文价值。文章探讨把“诗”融入小学美术国画教学的策略,提出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名作,从名画中感受诗与画的关系;让学生选择古诗诗句,自主开展国画创作;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作画步骤与表现技巧;注重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共赏共评画作。  相似文献   

5.
李美晶 《学周刊C版》2011,(3):205-205
诗歌在各国语言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学生课文"Poems"简析西方简体英文诗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简体英文诗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韩山师范学院诗教之开展,建立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之上,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成果丰硕,效果突出。韩山诗教的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诗词写作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并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二是以诗歌机构、学生社团为阵地,为学生的学诗开辟第二课堂;三是架设大学—地方—诗界、学界的桥梁,挖掘和整合诗教的学术文化资源,使诗教之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没有诗的空间,是文化的荒原;一个人,缺乏诗的心灵,是文化的迷失者;而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了诗的生活,则是教育的悲哀。——诗香校园题记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读着学生写的诗,心里更洋溢着几分春意,像朵朵报春花,预示着诗的春天的到来。每个学生都是诗的分子,而许多学生则组  相似文献   

9.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古诗鉴赏逐渐成为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优秀结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诗解诗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将对以诗解诗教学法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以诗解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透过现代诗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对诗的喜好,并由此思考什么是"好诗"。依据学生对白灵主编《九十一年诗选》的讨论稿以及本人"现代女诗人作品选"的课程响应,可知学生喜爱的作品有四个特点:一,文字浅显可读,简洁顺畅,较易吸引学生阅读;二,题材、主题可亲近,较易引起经验上的共鸣;三,以抒情为主,表达亲情或爱情的作品,学生最易进入诗境;四,具有象征性、思考性的诗,可以让不喜风花雪月的学生,从知性的角度去欣赏诗。  相似文献   

12.
刘西平 《安徽教育》2012,(12):42-42
<正>鲁迅先生曾这样评诗:"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诗词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语文课堂作为营造诗馨氛围、享受诗味情趣、提升诗化境界的主要阵地,其作用是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导下的群诗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找准所见所想,触动直觉思维;品读诗歌情感,促进形象思维;抽丝剥茧,提升逻辑思维;读写结合,培养创造思维的群诗阅读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事物,形成思维张力,提升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古诗教学中,应注 意对学生知诗、说诗、想诗、悟诗 和品诗的训练,使他们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陆游提出并阐释的“诗外功夫”一说,对于诗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诗外功夫”大抵指作家心灵修养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诗外功夫”引申理解:“诗穷而后工”;“情真景真,其词必工”;自然天成为工。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古诗、走入诗境、体会诗情,教学中应当瞄准诗题、紧扣诗眼、介绍背景、聚焦角色,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使得学生的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新解释闻一多"诗言志"三义回忆、记录、怀抱.指出诗乃"止于心上"即记录,与拍拉图"诗言回忆"同一命题;诗即"誌",是诗人以记忆为源,用语言记录审美意象,使诗美摇曳生姿;诗即"志",乃"心之所之",诗人的心态是诗的内在形式.呼唤把蕴藏在人民群众生活矿藏的诗美挖掘出来,记忆诗美、记录诗美、弘扬高尚诗美,表现崇高理想,显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9.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尝试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整合教学,让学生对送别诗这类题材形成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有许多哲理诗,它们把深刻的哲理融汇于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教学这些古诗,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核心目标之一。笔者尝试结合具体诗歌,探究通过咀嚼诗眼、破译符码、追溯背景、编织生活等路径,引导学生揭示哲理诗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