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合理的生师比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极差、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区域生师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区域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非均衡发展情况比较严重,改善这种状况对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从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两个指标入手,通过对我国与部分OECD国家权威教育机构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存在两个"相悖":一是在生师比相近的情况下,我国与OECD国家的平均班额呈巨大反差;二是小学阶段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呈非正常的反比方向发展,即生师比呈下降趋势而平均班额却呈上升发展态势。这两大"相悖"说明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是影响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存在过高与过低并存、"两头偏大",以及生师比偏高使部分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频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生师比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的论述,强调了生师比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对生师比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生师比不仅仅是一个从师生数量和工作量角度计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师生责任心及其教学投入的反映.生师比的重要指示作用在于:生师比需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提出不同要求;控制班级规模,以小班授课为主提升教育质量;控制非教学人员的比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均衡各学科生师比,使之满足各自的合理性;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从制度上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生师比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行榜中院校生师比指标设置状况以及对照我国关于生师比指标的要求,建议淡化生师比指标的刚性要求,代之综合考察我国院校师资队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各种差异指标对近6年来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小学生师比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西部各地区普通小学生师比分布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各地区在教师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生师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很快,博士生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焦点之一是生师比过大。从“自然”、“实然”、“应然”生师比三个概念出发,通过某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发现人文类、社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博士生教育的自然生师比虽然不高,但实际生师比分别达到了6.6:1、15.6:1、9.4:1、9.8:1,表明该校师资力量并不充足。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士生与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生师比的满意度均不高。本文综合考虑了设置课程的学时数、教师工作量、班级规模、教师储备量等影响生师比的因素,以博导把所有工作量全部投入博士生教育为前提,推算出四大科类的合理生师比分别为6.6:1、8.6:1、8.6:1、6.6:1。  相似文献   

8.
生师比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常用的表征指标。以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生师比2:1~4:1为参照,纵向维度,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生师比发展情况;横向维度,运用多个变量的曲线模型估计研究生教育生师比与本专科院校招生数和教师数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教育政策推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地普通初中教师资源的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市在2001~2004年间的生师比、生师比距平值等的分析得出各地在教师资源占有上都存在相当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发达(占有量值高)地区与落后(占有量值低)地区的差距呈不断增大的趋势,无缩小迹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一个关于生师比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案例高职(专科)学校生师比进行了评价。本评价模型可进行相关高校某学科情况的评估等,对具有最佳值指标相关问题评价有较大的实用性。本文是纵向通过生师比评价讨论某高校自身发展中的相关问题。通过生师比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可理性地确定学校发展的优化师生规模。  相似文献   

11.
冯芳  张继华 《教育探索》2013,(2):149-151
通过对我国四川省与部分OECD国家中小学生师比和平均班额的比较,发现我国四川省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两个反常现象:一是在同一时期,我国四川省与部分OECD国家中小学生师比相对接近,但平均班额是OECD国家平均班额的至少两倍;二是自新课改以来,我国四川省小学的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在呈反比方向变化,即生师比呈下降趋势而平均班额却呈上升态势,这种状况在国外基础教育阶段并不存在.这种反常现象说明,我国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中尚存在着较为复杂和深刻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生报到率、专任教师生师比和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比例等因素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有较大影响,并且省内各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绩效水平很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有禄 《教育科学》2007,23(1):55-59
本研究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中提供的数据算出湖北、甘肃、北京三地在小学生师比、师校比、师班比等及其他各种比例。发现三地小学教师在女性教师比例,师校比、师班比,学历、职称方面,生师比,教职工在城市、县镇、农村间的分布,代课教师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相当不均衡的配置状况。  相似文献   

14.
全国分地区普通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各地普通小学教师资源在生师比、学历及职称构成的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市在2003-2006年间普通小学生师比、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小学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从距平值、极差、极差率、标准差、变异系数差异指标来分析各地的差异情况,发现各地区在生师比上呈增大趋势,学历达标率呈减小趋势,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小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呈逐年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办中小学教师规模逐步扩大,在《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下,各地出台了民办教师相关政策,旨在提升民办教师队伍质量,保障民办教师相关权益。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7年6年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师比数据,发现民办中小学生师比呈下降趋势,但与公办学校相比,师资队伍总量仍然不足;通过对比分析浙江、福建、宁夏、北京4省市的生师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存在数量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笔者基于"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以及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比较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数据,发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班额与生师比之间存在特有的相悖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更为复杂、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市在2003-2006年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生师比,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发现各地区在生师比上呈增大趋势,学历达标率呈减小趋势,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的比例呈逐年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借助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以及共同因子贡献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黄金期货价格与黄金现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两者价格变动趋势长期一致,短期偏差较大,同时两者的价格波动率序列有较高的相互依存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呈现出了财力资源配置总体趋好、人力资源配置有所改善、物质资源配置逐渐转好等特点,但也存在着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速起伏不均、部分省市生师比仍未达标、“双师型”教师比例增速迟缓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实施诸如确保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稳步增长和有效监控、生师比建设的因地制宜与规则干预、强化“外引与认证”机制等策略来解决我国高职院校资源配置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1.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较大进展,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校数从上年的1080所减少到1054所,减少26所;成人高校从上年的1172所减少到1156所,减少16所。普通高校平均每校本专科学生2759人,比1994年的2591人有较大增加;生师比从上年的7.1:1提高到7.3:1(若考虑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和夜大、函授生等全部学生,按国家规定的当量折合为本专科学生,1995年普通高校生师比为8.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