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法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就必须努力促成法学专业学生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不在于逻辑"的基本思想具体运用到高校法学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而模拟法庭的建设和应用则是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学案例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性手段,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明了法理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因课程的不同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其具体应用形式、具体的实施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性手段,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明了法理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因课程的不同和学生能力的差异,其具体应用形式、具体的实施方法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李浩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4):151-152
法律知识可被分成文本、现实与理论三个层次。与之对应,法学教学的内容也由三类密切相关的内容构成:文本层次的内容是法条、现实层次的内容是案例、理论层次的内容是法理。由此观之,注重法条与案例的应试式法学教学与单纯讲授法理的法学教学均有不当之处,须在正确定位法学的教学内容后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抽旬概括的法理形象具体,能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法学理论、把握法律规定的精神实质。运用案例进行法学教学首先应通过多种途径做好案例的收集工作;对案例进行筛选,下功夫搞好教案设计;讲究讲授艺术。  相似文献   

6.
法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与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专业而娴熟的法律思维意识与能力。这是由法学及法律专业的强烈实践性所决定的。法律思维与法理思维、法治思维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密切关联。法理思维为法律思维提供深厚的理论正当性基础,使其不断进步,法治思维则使法律思维适用于具有公共权力的人与组织所应秉持的法的敬畏、尊重、信仰、依从和捍卫思维,是法律思维在更广领域的拓展延伸。当下新文科理念战略对法科学生法律思维培养具有独特而积极的影响。在新文科理念战略下,我们应运用法理思维为法律思维提供坚实的理论及逻辑基础,充分发挥工科类高校学科专业优势,从知识复合、思维贯通、课程设计、课堂教授、实习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在新时代兼具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法律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功利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科学生法律思维的型塑。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不能"授之以鱼",而应该"授之以渔",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型塑方面,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和法律认知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宣讲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采取结合较为典型的司法判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法理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着重培养提高法学本科学生的理解及实际操作运用法律的能力、推进当前高校法科教育及教学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教学思维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创新就应当反思课程特质、教学对象的特性以及课程指向的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因课施教"的教学思维方式转换,树立情感与理性全面教育、以学生为本、注重生活实践的科学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谈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诊所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教育探索》2007,(12):37-38
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诊所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促进和提高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在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对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问题的法学基础学科,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按照教学计划,又是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开设,这就导致了法理学教学的两难:学生学习难,老师教学难。因此,解决法理学"两难"的核心问题除了教材的合理选用外,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合理恰当运用。本文着眼于培养大一新生的法律思维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法理学,使学生树立扎实的法理根基,为今后各部门法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法律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从文本中接受它所要表达的意义,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产生沟通与默契,使作品中的"原我"(作者之"我")和作品外的"自我"(读者之"我")之间构成一种情智共鸣,实现文本意义向个体认知结构和精神涵养方面的积极转化的过程。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读懂作者:接受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1.读背景,了解文本历史的文化现状要读懂文本意义,首先要把文本放在外部语境中去分析,看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生活风貌、人际关系等文化现状。因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时代是作品的土壤。茅盾认为,作品首先要表现出"时代空气",包括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风尚与习惯等,它是时代性必不可少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姜帆 《林区教学》2008,(11):38-39
作为法学教育体系中间层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培养何种法学人才"一直是法学教育界的热门探讨话题。根据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法学知识的通识式社会管理人才与法律实践人才"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对社会大众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合理预期即培养能够满足大众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解决的需要的审视,结合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即法学本科教育必须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的认同,应用型人才(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之维度。  相似文献   

14.
在婚姻家庭法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家事纠纷人民调解情况之社会调查为例,阐明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以期探索和总结婚姻家庭法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新经验,为提高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法学基础教育侧重于将法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晓法学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等等。这种传统基础教学有利于学生短期内强行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但是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生跨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不强,作为法律教育的受众特征不明显,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素养。基于此,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特别是行政法这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侧重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真正实现法律教育作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等法学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法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学理论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法律。然而当前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未能尽如人意,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乃至教育手段都无法适应时代对法学人才的要求。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分析当前法学教学改革的困境,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对高校法学专业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中,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法律实务技能培养,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规范分析与解决具体实务问题的主要途径.富有成效的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法学教学中,有机渗透现代教学理论和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勇攀 《考试周刊》2013,(30):134-134
<正>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改实践中,应推陈出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会"学之得法"。本文重点探讨了新课改实践中所采用的教学法。一、开放型教学法"开放型教学法"贯彻系统论的开放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学生的思想中。把学生从教育教学中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交流信息,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开放型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  相似文献   

20.
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传统法学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案例教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想象思维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也应应用于课外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并掌握枯燥的法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