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科技信息     
<正>人类首个私人太空望远镜定于2017年发射为地球免遭小行星撞击绘制前所未有的动态星图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  相似文献   

2.
李贞  张洛平 《科技风》2014,(14):56-56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空间站已经成为支撑人类继续走向更广阔空间的立脚石。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和技术含量最高的航天器,空间站不仅是高科技的结晶,更是承载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工具。而机械臂作为空间站的一个重要的机械系统,其操控稳定性及准确性对空间站的功能影响很大。本文主要对机械臂的转位控制及其振动抑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4.
太空中的家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运行15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国际空间站目前正在组装。它们既是人类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远途空间飞行的中转站,同时也是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家。空间站与我们在地球上的家园大相径庭,由于所处的太空环境所致,使得空间站设计得像一件现代艺术作品,它与我们所想像的“家”相去甚远。地球上的家,为我们遮风避雨,而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房子却要为我们遮挡太阳风,还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设计和制造出来,进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过程中,空间机器人同样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代替或协助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出舱操作、空间探测、处理日常事务等活动。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忙碌的不仅是航天员,一些机器人也陆续地登上空间站,成为航天员的工作伙  相似文献   

6.
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2017年发射入轨。该望远镜升空旨在发现近地50万颗小行星,并帮助研究人员绘制一张前所未有详尽、动态的太阳系内部地图。目前据项目审查小组称该任务在技术上可行且成功几率非常之高。  相似文献   

7.
正你是否听说过有人到太空去放火,而且这个"纵火犯"不是别人,正是那些为维护空间站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他们在国际空间站和货运飞船上曾进行过数次"纵火"实验,他们的目的不是真正地要烧毁航天器,只是想通过"纵火实验"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为什么要到太空去"纵火"如果在太空的航天器上发生火灾,结果会如何?在探索太空前沿过程中,火灾将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威胁。航天器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没有水,空气稀薄到几乎没有的程度,在太空遨游的航天器的"皮肤"是不是可以保持素颜了?不再像在地球上那样,不"化妆"就会失去"高颜值",锈迹斑斑?还真不是这样,太空环境对航天器"脸面"的伤害还是很残酷的。举例来说,"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建立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了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人造"跳板"。2015年11月2日,是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15周年纪念日。从建设设想的提出,到探索、设计成功,再到使用,人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国际空间站。这些年里,国际空间站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还是请今天的主讲人——国际空间站,给我们讲述这15年里它记忆深刻的那些故事。自豪我渐渐长成了"大个头"1983年,美国出于军事目的,提出了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想法。可凭当时美国一国的财力和技术,建设我的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即使美国折腾了10年,我还是一个人类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袁于飞 《今日科苑》2011,(24):38-40
据英国媒体报道,或许在人类涉足火星之前,一种奇特的蠕虫将作为"太空先锋"成功地在火星表面繁衍生息。英国科学家现已成功地发送这些蠕虫抵达国际空间站,来测试它们如何进行太空旅行。这种体型微小的线虫是秀丽隐杆线虫,由于它拥有与人类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要想在茫茫的宇宙中长期生活、工作,必须依赖于空间站——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载人航天器。而在航天员"歇息"的时候,一些特定的、需要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进行的科学实验就没有停止过。自前苏联1971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礼炮一号"之后,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一直在进行。我国预计会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而这个尚未建成的太空家园承载着许多科学家的科研规划。  相似文献   

12.
谢懿 《百科知识》2010,(9):46-46
除了政治、军事因素之外,现代航天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太空垃圾。人类已经把卫星、火箭、载人飞船、空间站以及动物等送上了太空,而且这类发射物质的总量还在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常常会出现对人类很有帮助的机器人。现在美国宇航局要把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人小伙伴变成现实,并且让它们在国际空间站替代人类完成一些任务。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用人形机器人帮助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现实,因为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区域是根据人类的活动而设计的,所以,在地球上能发挥很大作用的各类机器人到了这里可能反而非常累赘,甚至会阻碍宇航员的活动。但是如果真能制造出人形机器人,那么在太空执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国际空间站上的"菜园"喜获丰收,6名航天员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的紫叶生菜。这标志着空间站蔬菜培育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科学家把这一阶段性的成功视为人类距离飞向火星又近了一步。太空蔬菜味道怎样?几十年来,美国宇航局和其他机构一直在太空中试验种植农作物,但种出的作物不会马上给航天员们食用,而是被送回地球进行检测,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如今,航天员们终于能实时实地地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09,(1):F0002-F0002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仅就航天技术来说,国内外就有多种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其中之一即为国际空间站顺利地度过了10周岁生日——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已整整在太空运行了10个年头。作为人类迄今建造的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目前仍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旨在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开始回  相似文献   

17.
袁于飞 《金秋科苑》2011,(24):38-40
据英国媒体报道,或许在人类涉足火星之前,一种奇特的蠕虫将作为“太空先锋”成功地在火星表面繁衍生息。英国科学家现已成功地发送这些蠕虫抵达国际空间站,来测试它们如何进行太空旅行。这种体型微小的线虫是秀丽隐杆线虫,由于它拥有与人类一样的20000多种基因,以及类似的肌肉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因而被选中来执行200英里太空旅行。在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它们不仅保持健康状态,甚至还在太空轨道繁衍了24代子孙。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小组负责执行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太空之吻 1995年11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垂直对接成功.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4国宇航员在航天器中首次聚会。这一对接被誉为“太空之吻”.是人类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6名航天员显示出了种菜方面的才能,他们在空间站种植的生菜喜获丰收。美国东部时间8月10日上午11时15分,航天员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的紫叶生菜,在空间站上从事了一年研究工作的凯利说:"味道好极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小瓶的浓橄榄油和香醋倒在生菜叶子上调味,就像平常人们把番茄酱和芥末倒在热狗上一样。科学家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视为人类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进行探测迈出的重要一步。太空农场基地国际空间站是目前长期载人飞行的唯一航天器。全站总质量约为400吨,桁架长108.4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     
太空是一个 广阔的空间,航 天则是人类走出地球迈向太空的 阶梯。 航天技术是 一种宏大的系统 工程。它是以航天学理论为指导,对航天器、宇宙飞船、空间站和运载器等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