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马观花于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古装历史剧,清代帝王戏无疑是最为惹眼的一类。那些已经作古几百年的帝王“寡人”,借着电视荧屏的亮光,着实红火了一把、不朽了一回。先前动辄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正在热播的40集电视剧《乾隆王朝》,把大清基业值得留恋的“康乾盛世”拍了个滴水不漏。再加上“老皇帝”焦晃此前早已萌生退意,宣布《乾隆王  相似文献   

2.
按照大众传播学的原理,媒介对于某一内容连续不断地重复传播,就会使得受众即便对谎言也难免信以为真。当前,帝王戏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频率过高,这就容易在舆论上形成一种错误导向:近年来,封建帝王们被拍过来拍过去,影视剧里的帝王被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原本作为现代戏中应该保持的批判意识.却完全被改换成了歌功颂德。  相似文献   

3.
从《还珠格格》的收视率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珠格格》的播出至后来的重播,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格格热”。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收视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以文化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山东为例,收视率均在40%以上。针对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有人称,《还珠格格》成了一棵摇钱树。  相似文献   

4.
自打怀了女儿——我希望是——之后,所有人见面便问安“格格”。儿子叫“贝勒”,女儿不叫“格格”还能叫什么?错了!像我们这样会给儿子取名叫“贝勒”的变态父母,怎么可能给女儿取一个毫无悬念没有创意的“格格”作为名字?  相似文献   

5.
近来看报,常见表扬官的报道。比如《三任“七品官”同唱一台戏……》《一个“人品官”的奉献》《为官忧民多办实事》《馆陶一老农给县官颁奖旗》,等等.当然,这些报道的立意都是好的。新闻是好新闻,官也是好官、清官,值得褒扬的官。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要面向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全面实施,让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眉开眼笑。他们说,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村村通”改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可是,农民们高兴之余又犯了愁:打开电视机,古装戏、宫廷戏、武打戏、“大腕”戏、“大款”戏把荧屏塞得满满的;拧响收音机或小音箱,广告铺天盖地,这个病,那个病的热线电话好不热闹。广播也好,电视也  相似文献   

7.
彭法 《兰台世界》2013,(10):63-64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的帝王们也有三畏:一是畏灾异;二是畏百姓;三是畏史家.帝王们有三畏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系其权威与统治.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3,(8):82-83
<正>本系列包括《鼠王选婿》(阿昌族)、《月亮偷神药》(哈尼族)、《王子与金鱼的故事》(维吾尔族)、《口弦琴的传说》(赫哲族)、《白云格格》(满族)5个少数民族故事,内容戏剧化,具有趣味性,充满浓郁、鲜活的少数民族风情,宣扬了善良、正直、勤劳、勇敢等宝贵品质,是引导小读者们健康成长的贴心的、放心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理念的核心,也是电视历史剧中刻画帝王形象的美学指向.编导们通过对原有历史素材进行扩充、调整甚至反转,为原本雄豪、奸诈甚至阴险的帝王形象都增加了关怀苍生、以民为本的“圣王”内涵.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并且在其他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角形象身上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6,(1):46-46
老北京祭祀性的“坛”比较多,其中以“天地日月”坛为最著名。因为这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天地日月神的地方。当时讲究帝王每年“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祭日,  相似文献   

11.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后来又成为著名纪实作家的叶永烈,近日表示要“重操旧业”,重新投入科幻小说创作之中,续写他曾发表在1978年、1984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系列。 这条消息,我以为比时下文坛任何“轰动”的逸闻轶事都更有意义。说实话,隐私小说、帝王系列、个人感受、明星传记、“先锋”“体验”之类,早已书满为患,泛滥成灾,一提起来就叫人头疼,可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炮制上市。而科幻小说,这些年来几成荒漠,既无作家,又鲜作品,自然也没什么影响。 罗素说过:“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悲的。”培根也说过:“想象是人生的…  相似文献   

12.
《汉武大帝》是帝王戏停歇一段后再掀巨浪的一部电视剧.它的出现与热播.引发了不少争议。导演胡致认为汉武大帝就是英雄,值得用镜像大写特写;王蒙等人则是忧心忡忡.认为一是对青少年影响不好.令他们有模仿的冲动、欲望;二是如果皇帝真的那么伟大,为什么还要民主革命?如何向后人解释革命的必然性?他们主张在电视剧上也“扫皇(与“黄”谐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博物馆》2009,(3):58-58
2004年11月12日,历经7年建设的辽宁省博物馆实现第一期开馆,整合了馆藏资源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系列文物专题展”同时对观众开放。该展共包括“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清官瓷器展”、“辽代陶瓷精品展”、“中国古代货币展”、“明清工艺品展”六个各具特色的文物专题展,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出现了建馆55年来所未有的空前火爆参观场面。  相似文献   

14.
王涛 《声屏世界》2009,(4):68-68
关于影视剧,民间有许多见解,说来十分精辟。如“三上”现象:言情戏“上床”,武打戏“上房”,古装戏“上朝”,讽刺的就是时下影视剧的雷同风。难怪有的电影导演们“侮辱”观众的欣赏水准太低,整天浸泡在这样的电视娱乐消费中,忙碌的人们早已失去了欣赏的胃口和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格格”》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关于异邦文化的描写,也不是一对母女怎样在美国获得成功,而是杨晓晓在整部书中始终洋溢的母爱。这种母爱最后演化成为一种母性精神,一种凝视世界的方式,也成为《芝加哥“格格”》的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清官戏、武侠戏、婚外情、大款发迹戏等充斥当前荧屏的恹恹局面,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刘老根》无异于春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电视与小品二人转,转出了涟涟新意,又激起了阵阵波澜。《刘老根》以东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又在城里开了眼界的刘老根,引资办股份制旅游山庄,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剧情围绕刘老根兴办旅游山庄所遇到的重重困难———资金问题、用人问题、乱摊派、乱收费问题,形成一个个戏剧冲突,艺术地再现了农村改革和农民创业的艰难。这符合电影戏剧艺术的表…  相似文献   

17.
时尚人物     
以“帝王系列”著称的河南作家二月河近来似乎有些“不务正业”,在7月份刚被邀请担任了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后,他当上了25集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编剧。 作家与编剧有天生的矛盾。也正是因此,二月河意做编剧  相似文献   

18.
古有神医华佗教人做“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姿势健身。现代的贪官们也深谙此道,且大大“进化”,既“健身”又“敬业”,修炼着他们的“十禽戏”:  相似文献   

19.
王有希 《声屏世界》2004,(11):42-43
江西卫视于今年4月新鲜出炉的《戏外有戏》栏目.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它以重推热播的电视剧.力推当红的影视明星,打造全“星”空间服务电视观众,推“戏”又推“人”、“戏”“人”结合、“内”“外”互动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也是目前内地上星电视的唯一,节目推出后、影视名人日益关注,观众队伍不断壮大,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开始上升,好评之声不断。  相似文献   

20.
韩阳 《出版参考》2010,(15):23-23
7月19日,赏识教育经典童书“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的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副总编辑、《幼儿画报》主编张晓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杜霞、中国科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副主任王雁、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郭美娟和“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的译者白鸥到场发言。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袋袋裤”栏目请来的4位舞台剧小演员和喜欢“小乌龟富兰克林系列”的热心妈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