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龚泽军 《图书馆杂志》2005,24(2):69-72,83
《敦煌愿文集》作为国内最早的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敦煌愿文的集校本,其对于敦煌愿文研究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在有些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选择了其中五十例,从原卷核对、字形辨认、词语训释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说明,以使敦煌愿文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重要来源,而品牌价值是品牌资产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法对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资产进行分析,从地脉属性、文脉属性和功能属性三方面界定了敦煌文化旅游的品牌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品牌价值对品牌满意度、联想度和忠诚度的影响。文章重点分析品牌价值因子作用的强弱,进而发现品牌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敦煌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敦煌造像记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他的造像记,敦煌造像记在文体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为显著地变化。文章举例描述了敦煌造像记的文体结构及其特点,进而分析和探讨了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00年,当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敦煌藏经洞和千佛洞遗迹以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敦煌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形成一门新学科——敦煌学。但是,有关敦煌学的概念和范围、敦煌学的历史和分期,以及如何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研究敦煌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义和争论,更缺乏总结性的专门论著。因此,林家平、宁强、罗华庆合著《中国敦煌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宁可、郝春文先生等编写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是目前国内收集敦煌社邑文书最全面的著作,其对敦煌社邑文书的整理、校录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也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李丹禾曾撰《〈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补正》一文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笔者在李文之外,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参考诸家见解的基础上,从字形、词义、衍脱、句读等方面发表了一些校正意见,希望有助于敦煌社邑文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一超 《新闻世界》2013,(3):162-163
敦煌文化既是继往开来的典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的先声。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宣传敦煌文化,可使敦煌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认知,使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敦煌了解中国,拉近敦煌与世界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举,使敦煌更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敦煌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与经过作以论述,并着重对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在各国的分布情况作详细的介绍,以期使公众对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敦煌歌辞无论对中国文学史还是汉语研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而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是迄今为止搜集敦煌歌辞最丰富的结集。该书博采众家,校释较为详细,是研究敦煌歌辞必备的参考书。当然。任何著作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敦煌歌辞总编》也不例外。先后有项楚、蒋冀骋、黄征等先生对其进行了商补。本文择要对《敦煌歌辞总编》校勘和考释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四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国内的敦煌学研究工作获得了新生,特别在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以后,更有迅猛的发展。在目录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已发表的成果来看,涉及的领域多为前人所未经,而又是现在研究工作所必需。可以说,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国内敦煌学的目录研究和目录工作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出成果的时代。限于篇幅,以下仅从五个方面作简单评述。第一方面,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北京图书馆对馆藏敦煌汉文遗书卷子所作的补充性的目录,这就是北京图书馆善本组在1981年公开发行的《敦煌劫余录续编》。这本书著录了《敦  相似文献   

11.
杨秀清 《图书与情报》2006,(3):121-123,134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开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大发现。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藏经洞文献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以期使普通大众对藏经洞文献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模式,其自底向上分为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与知识应用层四层,旨在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并利于敦煌遗书图像的知识发现与智能查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及知识组织与可视化,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传承、普及与智能化服务做出贡献。[方法/过程] 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参考BIBFRAME书目模型及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哈工大语言技术云平台LTP实现词性标注与三元组自动抽取,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利用所构建的本体及知识图谱可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组织工作,知识图谱能够实现语义查询,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智能化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保护敦煌文化遗产,为敦煌壁画提供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以助用户高效、便捷地获取敦煌壁画丰富知识资源。[方法/过程]构建基于BoW的图像底层特征匹配和基于主题标签的高层语义关联的移动视觉搜索模型,用SIFT提取图像局部特征,K-means生成有K个视觉单词组成的视觉词典,计算图像映射到视觉词典的TF-IDF向量,通过内积计算相似度匹配图像并排序;根据图像主题添加语义标签,提取最匹配图像的标签实现语义关联搜索;最后收集1200张敦煌壁画图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在视觉单词数为1000时BoW+SIFT的图像搜索耗时163ms,且图像大小在0.5-2.5倍范围的准确率在83.7%以上,可有效搜索主题语义关联图像。  相似文献   

17.
徐秀玲 《兰台世界》2020,(1):149-150
唐宋之际敦煌寺院有园圃种植基地,主要是南园、东园、北园,三园不仅担负着寺院的粮食蔬菜生产,而且还是敦煌诸寺劳动时人情往来、各种活动的重要地点以及筵设时的集会地。三园在敦煌寺院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介绍1921年叶恭绰等人初步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1925年扩展辑存范围正式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以及之后的会务进展情况,还有该会重要的代表性成果《敦煌劫余录》,最后探讨其停顿的时间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的发现,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同时也带给中华民族被历劫无奈的悲哀。针对敦煌文献的发现及流失原因进行论述,重点揭示敦煌文献在海外各国的分布以及敦煌文献的再生性回归情况,记录敦煌文献的发现、流失与回归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