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林业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直管的唯一一个公开发行刊物。历经了9个年头,在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林业知识,关注林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刊物.打拼成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德 《生态文化》2003,(1):6-7,16
在21世纪,“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然而,人们往往把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正视听,并就教于专家通人。 一、什么是生态文化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生态。所谓生态,它与“地理”这个概念有所不同。地理是个一般的概念,生态侧重于环境的多元性、动态性、整体性、制衡性、消长性、综合性。生态是环境的网络与链结。 再说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与生态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文化是体现人的思想与实践的现象,涉及自然、社会、思维三个方面。从这个界定可见文化包含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注定了生态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又可以  相似文献   

3.
2014年,北京市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钧 《文化学刊》2009,(6):107-112
“生态文化”是近年来广为使用的一个新关键词,但是大型工具书都未收入,遑论明确定义。本文梳理了从“生态”到“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学”的语源生成、内涵延展,及其文化学意义。生态文化学作为一种主体间性哲学,一种关系思维,一种关于天人关系的物理、事理与情理的科学,一种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必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底线是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要建设一种文明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特别是生态文明,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化观、价值观的树立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俊驰 《生态文化》2011,(5):36-36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论坛以“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从生态建设、绿色增长、包容发展等角度,探讨了以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实践1司题,总结交流了各地在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周老  郑直 《生态文化》2007,(5):F0004-F0004
被誉为“江南生态观光第一园”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宝岩生态观光园,是公园管理处和虞山林场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不断强化人们生态意识、增长生态科普知识,在林场生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投巨资着力打造宝岩生态文化观光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是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考察在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有的学者把文化生态称作“文化土壤”。小说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诸因素对整个文化,或者对小说的生态的决定不是直接的,不像对人本身那样随时身感神受,中间有若干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主要是“人”,即人在自然、社会制约下所创造的固有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思想意识、哲学精神、审美兴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古代在六朝时兴起的“说话”艺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平话小说,地域范围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但不能说黄河及其自然生态是“说话”、“平话”生成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是在黄河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之上所形成的大陆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文化和宗法制度文化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拟定以下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中国人民将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前沿话题 ,它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人与社会的道德概念。在以往有关生态的美学研究中 ,大都孤立地谈论生态中的美学构成或生态思想 ,虽然联系了人 ,但没有联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与生态所构成的伦理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 ,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 ,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所阐述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事实上是以生态伦理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宏大的、整一的、体现出人文内涵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当代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学 ,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这一优秀美学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2.
李丽芝 《职业圈》2012,(36):53-54
如何充分发挥钢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是我们广大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营造文化氛围、树立钢铁企业形象、弘扬钢铁精神为宗旨的一种“软实力”,是当前加强钢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生态文化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绿林竹海寻宝藏,耕读传家诗意浓.”这是2013年浙江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授牌典礼上,评委会给予绍兴市平水镇同康村的授牌词.自201 1年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生态文化基地遴选命名活动,迄今评选出58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基地.当我们走进这些生态文化基地时,那爱绿护绿的创举、自然和谐的环境、因林而富的理念,让我们感受到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文化,积极构筑五大基层文化体系,让林区职32群众共享生态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鹤北林业局是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单位荣誉称号。几年来,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鹤北林业局把弘扬林区先进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突破口。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的方针,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林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17.
刘晓玲 《生态文化》2009,(2):F0003-F0003
3月29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联合开展的“弘扬牛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一中举行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布“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正式启动,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纪念林”揭碑并参加植树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下,固守工业文化,而拒斥生态文化,显然是不理智的:但如果否定工业文化,一味奉行生态文化,也是不现实的。文化的转向需要一个过程。况且,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既存在冲突和对抗的一面,又有协同和融合的另一面。我们需要在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便在工业社会的地基上,改造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体系,建立绿色、有序和生态的社会物质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态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郭洋 《现代企业文化》2013,(33):11-11,13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是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慈善文化建设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如何去推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有幸来到普洱参加"全国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之前经常在央视上看到听到"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一到长水国际机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出现在许多醒目的广告灯箱上,意境很美,内涵丰富,契合了我们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态文化也是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