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迅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往往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3.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并利用读对聚焦人物眼光的高度认同,形成全跌宕起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还运用对情节的“解构”、“错时”、“阐释空缺”等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主题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的突破,也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4.
《绿叶》课后思考题中明确指出此文的主题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不会允许霸道存在。”我们认为这样概括这篇文章主题是不恰当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小说的人物,因为小说的主题主要体现于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命运中。关于小说的主要人物,课后练习题是这样提示的:“这篇小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小说深受西洋文学特别是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带有较浓的自然主义色彩;在开掘自我悲剧的社会根源方面,突破了“私小说”多写身边琐事的局限;在确立白话小说语文体成形和推动浪漫主义小说流派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过分渲染了感伤忧郁的病态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所造成的慢性自戕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远离社会斗争,以颓废的生活方式逃避黑暗现实;在艺术上,缺乏连贯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人物大多属于“扁平人物”,缺乏“圆形人物”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了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故乡》重点写了“我”和闰土少年时代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是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二是表现主观感觉,创造主观感觉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图景;三是表现人物心理,着意开掘人物潜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关于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立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轻、衰老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着作家及小说中的“我”对美人迟暮的恐惧。  相似文献   

9.
“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插叙、倒叙。说明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议论文基本结构三部分:引论、本论、结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四”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章四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故事情节结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指出:创作“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一件小事》正是这种主张的实践和楷模。本文想着重谈谈《一件小事》的艺术特色。 自始至终运用对比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态度和思想是《一件小事》最主要的特色。作品一开头就用“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比:“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并让“人物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2.
论王蒙、高晓声创作风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高晓声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大相同。王蒙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法,选用“放射性”的心态结构,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体现各种社会心态,从而使主题具有多义性。高晓声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突出。两人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传统派与创新派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对于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言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轻、衰老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着作家及小说中的“我”对美人迟暮的恐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省著名作家张长的作品从小说内容到形式作了研究。概述了张长小说的艺术结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统一的艺术聚光点:善。张长小说大都是表现生活、自然、人物心灵的美。小说中人物、情绪、语言都表现出整体美的氛围,同时也指出了张长的小说对人物内心开掘不深,对人物的文化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积淀,对人的整体把握都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5.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外国小说鉴赏》是苏教版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两本语文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套路,依据“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选编了十六篇外国经典小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说鉴赏应该如何落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说鉴赏课,  相似文献   

17.
《沉香屑第一炉香》描绘了一个“堕落得不彻底”的交际花形象,尤其刻画了葛薇龙在爱情中“自处卑下”的心理结构,以及困于物欲和情欲时“自省”与“自欺”交织的矛盾心态。《第一炉香》的主题、人物、情节设置和英法“少女涉世小说”有着内在的关联,同时,与欧洲“诱惑小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颇具道德深度的多重主题,既延续了欧洲18世纪以来的小说传统,也用中国背景和现代眼光重新赋予“涉世小说”、“诱惑小说”新的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小说 ,在英国现代小说史上开了一派新风。作家抛弃传统小说关注的外在世界 ,不以刻画性格、构筑情节和组织冲突作为艺术支点 ,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被称为无主题的小说。但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 ,随着意识的跳跃 ,表现出丰富的人生百态、世俗万象 ,产生了揭露批判社会现实的效果 ,实现了“小说是关于存在的历史”的目的。这种“心理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创造性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境小说非常注重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以实体的描述为满足,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致力于小说意境的生命内涵创造。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意念与人物、情节、场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情景交融中追求意境之美,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药》是鲁迅小说的精品,它所反映的内容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局部缩影。除了作品的主题开掘很深以外,作品另有巧妙的设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情节安排精巧如果小说只写华老栓一家人的不幸遭遇,那只是个人的悲剧,小说的主题就很难超越“反迷信”、“反愚昧”的高度,而不能上升到社会悲剧的高度。因此,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