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很久以前,英国学者威廉·汤姆生,在铺设一条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遇到一个难题:电缆终端的电信号太弱,现有的电报机很难接收到。汤姆生十分苦恼,他想,只有放大信号,才能解决大西洋海底电缆畅通这个关键问题。他整天苦思冥想,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仍然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汤姆生的生平作了简介,并简述了从关于阴极射线的争议到发现电子的经过,着重介绍了汤姆生对发现电子的贡献,指出敢于同传统观念决裂是导致这一重大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威廉·汤姆生的主要科学活动 ,及其对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内容安排“原子结构”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实验事实;一条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前奏乐曲声中首先揭开原子结构序幕的是约瑟夫·约翰·汤姆生。汤姆生和他的学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比前人更加深入的研究,断定形成阴极射线的就是电的“最小单元”,也就是斯通尼命名的“电子”;汤姆生还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了阳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带正电的粒子(正离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能解释原子是电中性,并且按照经典电动学理论,原子受激,电子将离开平衡位置而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光,因而还能够解释原子光谱的成因。接着,卢瑟福在对α射线的研究中意识到,特正电的α粒子并不简单的只是失去了“枣子”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毕业于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896年起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的玻璃管内,或者说是在含有极稀薄气体的玻璃管内放电时从阴极放出的射线1897年,汤姆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1899年汤姆生根据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借助于快速运动的原子的碰撞、电力、紫外线和热等的作用,都能从原子里扯出带负电的粒子2)这些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并带有相同的负电荷,无论它们是从哪种原子里得到的,它们都是一切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3)这些粒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氢原子质…  相似文献   

6.
<正>何为建模?就是在证据推理的指导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型,其科学性还需各种证据的不断证明。比如原子的近代发展史,首先是道尔顿的"实心小球模型",随着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据指向中性的原子至少存在带负电的部分和带正电的部分,于是汤姆生提出了他的"葡萄干枣糕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原子的电中性,但不久α离子散射  相似文献   

7.
1原子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自信喝彩     
薛吉辰 《班主任》2004,(4):18-18
汤姆生下来就只有半只右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很喜欢玩橄榄球。当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队时,教练看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收留了他。两星期后,教练  相似文献   

9.
原子物理知识在高考所占的比例不大(每年大约占10分),知识要’求低(大部分为A级要求),侧重于理解记忆和简单应用。本文试就这一部分内容作归类分析。一、知识归类1.三种原子结构模型(1)汤姆生原子模型(枣糕式结构)[实验基础]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原子的电中性。[基本内容]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镶嵌在其中,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人们把这种模型形象地称之为枣糕式或葡萄干面包式模型。[困难问题]无法解释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  相似文献   

10.
黄英 《山东教育》2007,(5):46-47
“认识原子”(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节)一节课属抽象理论知识教学,且涉及的领域又是微观世界,这无疑对学生的认识有着不小的障碍。为了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科学家的原始实验(汤姆生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相似文献   

11.
“名师出高徒”这句适用在物理学家汤姆生师徒4人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这些都是他们师徒3代4人的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12.
1.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发现的过程和重大意义; (2)知道汤姆生原子模型; (3)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说出其设计思想; (4)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威廉·汤姆生、洛伦兹、卢瑟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无疑都是科学巨匠,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制约下,他们在科学领域都有其一定程度认识上的局限性,以至做出了一些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预言.今年是世界物理年,目的之一就是寻找人类下一个“爱因斯坦”.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热爱科学,培养批判的眼光,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才可能产生“爱因斯坦”式的大科学家.一、牛顿力学是“终极理论”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开尔文 Kel-  相似文献   

14.
测量带电粒子的荷质比是近代物理中研究带电微粒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课题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第一个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后来人们又设计出更方便、准确的测量带电粒子荷质比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本文拟对各种荷质比测量装置和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 ,对各种以荷质比测量为背景的科技物理综合问题进行分析和小结 .一、利用电场偏转法测量电子荷质比电子的荷质比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于 189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首先测出的 ,在当时这一发现对电子的存在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李春来  于学坤 《物理教师》2007,28(11):15-16
选修课本3-5“原子结构”一章中第1节提到了汤姆生测定电子比荷的方法,人教版和粤教版课本分别通过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或“讨论与交流”(这里从略)引导学生按照汤姆生的思想得出电子比荷表达式.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体会其设计的精妙之处,达到因启而发、学以致用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1对粤教版课文“讨论与交流”中几个操作方案的讨论图1(1)如图1所示,阴极射线从两极板中央飞入后,为什么要调节电场强度使射线达到最大偏转?分析:使射线达到最大偏转时,偏转距离恰好等于极板间距的一半,而板间距离h可以精确测量出…  相似文献   

16.
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室之一,自实验室建成以后,在第一任实验室主任麦克斯韦及其后继者,特别是汤姆生、卢瑟福等的努力下,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体制,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成为现代第一个有系统的教学和科  相似文献   

17.
荷质比是带电粒子的重要特征量,汤姆生通过测定电子的荷质比而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测定原子核的荷质比和质子的荷质比而预言到中子的存在.由此看来,测定荷质比对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浏览高考试题,发现荷质比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下面仅举三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物理方法确定带电粒子的化学组成,通常需要测定该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当带电粒子为电子时,其荷质比记为e/m,对电子荷质比e/m的测定,中学阶段介绍了汤姆生原理: 让电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在洛仑兹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以来,电子在化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电子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世界是化学的一大特点。电子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电子理论、电子试剂和电子计算。 1.电子理论 (1)“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如果某一粒子(原子、  相似文献   

20.
一、四种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枣糕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同时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成功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彻底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同时建立了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