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嘉业藏书楼建筑特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嘉业藏书楼选址、功能布局、建筑结构的探讨以及环境设计描述,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对现代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1板片组成现存嘉业藏书楼的印书板片主要为两部分,一为刘承幹先生自己刊刻的板片,我们把它称作嘉业堂板片;二为清末浙江官书局刊刻的板片;三为浙江图书馆接受捐赠的板片。我们把二、三称作浙江图书馆板片。2嘉业堂板片及其特色嘉业堂刻书开始于1913年,至1937年抗战爆  相似文献   

3.
文章评述了嘉业藏书楼盛衰的历史原因、刘承干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越藏书楼”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为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100周年,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绍兴图书馆承办的“开放的藏书楼、开放的图书馆——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定于2002年10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为此,特向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征文。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14日-15日,浙江图书馆网络与数字资源中心主任宓永迪、古籍部副主任张素梅一行13人赴北京参观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全国14家公共、高校和科研图书馆共同参与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此次展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共展出来自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图书馆的古籍珍品200余件。浙江图书馆古籍珍品《北藏》及嘉业藏书楼版片二片参展。  相似文献   

6.
再议藏书楼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柏松 《图书馆》2003,(1):92-94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征:“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1月9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浙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暨《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指南》首发式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图书馆举行。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现任和历届常委、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70余人参加了会议。《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指南》由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该文通过对曹勋的《松隐文集》、刘学箕的《方是闲居士小稿》、陈耆卿的《赤城志》、李昂英的《文溪集》、真德秀的《铅山县修学记》和应节严的《扬州州学藏书楼记》等宋代文献中有关"藏书楼"一词记载的详细考证,得出"藏书楼"术语起源于南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月9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浙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暨《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指南》首发式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图书馆举行。浙江省高校图工委现任和历届常委、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70余人参加了会议。原全国人大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昭晰,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缪进鸿和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1983,(1)
清朝末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由藏书楼向图书馆的转折时期,我省常德图书馆便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为方便人们研究这段历史,并纪念常德图书馆成立八十周年,现将湖南省图书馆珍藏癸卯七月十一日《湖南官报》第肆百捌拾贰号有关记载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总结我省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浙江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于2009年1月9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图书馆举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浙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暨《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指南》首发式。浙江省高校图工委历届领导、常委会委员以及在杭高校图书馆馆长等70余人欢聚一堂,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我省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变化,为高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献计献策,以推动浙江省图书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藏书楼无法孕育近代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是否是社会性的开放系统为图书馆与藏书楼的分水岭,提出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源于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我国社会发展包括藏书楼的土壤与养料作用,而非脱胎于藏书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2009年1月9日,省高等学校图工委举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浙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暨((浙江省高校图书馆指南》首发式”。原省教育厅副厅长缪进鸿(左一)、原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右三)等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皖省藏书楼——我国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中国近代史中,公共藏书楼是维新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论述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皖省藏书楼是我国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超了“肇启新机”、开风气之先、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与古代藏书楼的虚拟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图书馆情报领域的意义,认为古代藏书楼是建立虚拟现实图书馆必然的试点选择,讨论了建立古代藏书楼虚拟现实系统的技术支持,认为古代藏书楼虚拟现实系统的实现必须分阶段完成。  相似文献   

17.
10月17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首发式暨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金庚初,省档案局局长关继南、副局长王茂法,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吴,《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王鹤鸣研究馆员,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亚洲区域经理钱正民博士,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纯 《图书馆建设》2001,(1):103-105
本文简述了藏书楼阁建筑的特点,对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的建立、命名、藏书及其变迁进行了考证。从文化学、文献学、心理学意义上对私家藏书楼进行考证,既可反映某一时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水平,也可为研究中国图书馆史、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我国旧式的藏书楼开始向新式的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藏书楼孕育出近代图书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认为皖省藏书楼是中国第一个公共藏书楼。文章以皖省藏书楼成立之初颁布的《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为据,从办馆宗旨、藏书建设、经费及人员等方面来验证皖省藏书楼的公有性质,并得出皖省藏书楼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公共藏书楼之结论。  相似文献   

20.
藏书楼作为我国古代供藏书与阅览的机构,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图书馆的出现,一般认为藏书楼的称谓就此被取代,藏书楼及其文化逐渐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民国时期藏书楼称谓仍然存在于时人的日记、文章及著作中,即使其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加之私人藏书楼的保存与开放,其称谓并未完全消失;另一方面,新式建筑中仍然沿用藏书楼称谓,新式图书馆中也依然建有藏书楼,其文化是一直得到延续的。藏书楼的称谓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也代表了时代的变迁及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