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在两宋知名词人中首屈一指。柳永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原因有三:一是受都市繁华环境和丈人游乐狎妓之风的影响;二是柳永的音乐才能和浪漫天性使然;三是仕途上受到排斥激发了柳永的逆反心理。这些因素促使他与歌妓交往密切并创作了大量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3.
柳永在进士及第前创作了大量歌妓词,探究他创作的根源有三:一是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二是缘于他的音乐才华和浪漫个性;三是他对市民文艺深刻的心理认同。柳永歌妓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市民文学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柳永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他的歌妓词主要以市井歌妓作为描写对象,其中确实也不乏难登大雅之堂者,但大多数词作一方面真诚地赞美了歌妓们美丽的容貌、卓约的风姿、善良的品质以及多种多样的技艺,体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女性观;另一方面更赞美了歌妓们对爱情的追求、对自身境遇的抗争和独立人格意识的初步觉醒,显现了柳永对歌妓特有的人文关怀,成为词史上的另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咏妓词和思妓词。本文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并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内因与外因,以求在还原作者社会背景、剖析作者才艺、情感的基础上,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咏妓词中有色情成分,更有真情实意。咏妓词中有少许色情描写无可厚非,而其中流淌的真情实意则是柳永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束讴歌、同情歌妓。这份“情”是柳永真情的流露,也正是这种“情”感动了歌妓,打动了读者,成就了柳永在俗文化中的地位;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是他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了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对于其中的一些艳情之作则探讨了其写作的初衷,以求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9.
对柳永歌妓词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论述了柳永歌妓词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对于其中的一些艳情之作则探讨了其写作的初衷,以求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相似文献   

10.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词人,其原因就是他混迹青楼的行为和歌咏歌妓的词作。如今,对柳永其人应该全面评价,对他的咏妓词也应重新认识,还其本来面目,让人们了解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播方式和以印刷品为传媒的书面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欧词的广泛流传,并且起了不同的传播效应.宋代诸多词人深受欧词启发和影响,各有所得,并将之传承发扬.欧公写作艳词,然宋人多为其辨诬.宋代词论家将欧词视为雅词代表,而欧词的"诗化"倾向也遭到了部分词论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柳永词向以风流著称,然而,其人其词实不乏儒雅情怀,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在词中所体现的这种情怀,同时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机制,这种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咏怀词中的兴寄精神,宦游词中的隐逸情趣,羁旅词中的骚雅情绪,它的形成实受家学-仕宦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传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刘毓盘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教授词人,他既擅长词创作,有词集《噙椒集》流传至今;又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其撰写的《词史》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词史专著。同时,他又在大学讲授词史与词学课程,对推动大学词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刘毓盘对词籍的辑录也十分用力,曾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在对词体的认识上,刘毓盘更多的是受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征新时期词创作始于1976年,而以1988、1989年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亮丽,后期沉郁;刘征词以“熔冶苏辛”为其审美取向,得苏之“清”而得辛之“壮”,故其审美品格为“清壮”;自苏辛入而由苏辛出,扬其长而避其短,故刘征词审美取向之心理机制不在复古,而在创新,不在膜拜,而在超越。  相似文献   

15.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刘辰翁词中充满亡国之痛黍离之悲,这与他所处的南宋亡国宋元更替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他忠诚爱国的秉性有关。同时,从词的发展上讲,这类抒发其黍离之悲的词作也使刘辰翁成为辛派词人最先辉的殿军,而且与同时的其他诸家词人相比,刘词中的亡国之悲尤为沉痛。  相似文献   

19.
歌妓不仅是词的传播者,也是创作者。由于个人的人生遭遇和情感体验,她们的词呈现出情真语挚、浓烈奔放、语言直白率真、深明大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集《乐章集》中"香"字共出现的次数高达81次,其中不乏清雅之作,可以看出柳永世俗之乐的审美情怀。但是,"香"大量集中在绮罗纤艳闺阁园亭俗词之中,这不仅与柳永本人浪漫率真的性情有关,更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有密切的联系。柳永的这些词擅于和自己的悲苦生涯融合,彰显作者的独特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宋大众审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