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法律对每个人也同样公平,可有些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却是不公平的。有一些父母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们的封建思想是大错特错的。今天我就要推翻这些父母们的旧思想,让那些重男轻女的家长们知道女儿和儿子一样有出息,一样能够养老,让他们知道男孩能办的事女孩同样能办到。如果男孩想与女孩比武力,那么我们女孩决不会胆怯,而且一定会让那些自以为是的男孩输得一败涂地。说得夸张一点,我们的女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使那些自以为是一本正经的“大英雄们”甘拜下风。例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驰骋沙场,立下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2.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  相似文献   

3.
《读者》的读者每天乘坐的那班电车披着一身寒气正点驶进了站台。东京的电车永远准时无误,除非遇到极为恶劣的天气和跳轨自杀事故什么的。因为身体有些不适,一上车我就打定主意不在下一站下车换乘“通勤特快”。“通勤特快”是专为上班高峰时段设置的快速电车,因为只在沿途的几个大站停留,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与站站皆停的普通电车相比,拥挤不堪是它的一贯特色。几年来,我雷打不动地在这班“通勤特快”的9号车厢里“挤香油儿”。电车稳稳地停在站台上,乘客们纷纷下车奔向对面的站台,等待2分钟后到达的“通勤特快”。我没有下车,左顾右盼地找…  相似文献   

4.
沈青 《教书育人》2010,(2):27-27
2008年秋游,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柳浪闻莺,欣赏着迷人的风景,享用着美味的食物,孩子们格外开心.好多孩子还买了一些小纪念品,几个男孩子买了刀、剑等"危险品",想想这是男孩们的普遍爱好,我也没太多阻拦他们.只是与他们约定排队时和上车后就不能拿出来玩,否则会没收.  相似文献   

5.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  相似文献   

6.
那年秋天,我在站台上送走了我的喧哗。 曾经这里是个承载过无数旅客的站台,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里上车下车。“隆隆”的轰鸣从隧道中传来时,给这里送来了满车幸福的人儿。枕木旁的石子泛着灰白的颜色,每每在列车来临时欢悦地蹦跳。这里是我童年成长的地方。站台上,我看着欢乐走过,看着悲伤上车,  相似文献   

7.
突然有些心酸大三的时候我去成都,在四川大学水利系借读一年,有幸和那些重点本科生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起在国家重点实验里作实验。不同的是在阶梯教室里,他们坐在前面,我坐在后面。在实验室里,他们可以动手,我却只能观看。他们毕业时有充足的时间做毕业设计,我却只能匆匆完成一切。步入社会,他们是天之骄子,机会无限,而我,连求职的第一道坎都  相似文献   

8.
爱是最好的老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子中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的另一批学生也被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还在那里居住,也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死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殷菊娥 《师道》2009,(1):12-12
我又见到了他——开学已经整整一个星期后才来插班的贵州男孩。 记得一个星期前的一天,我陆陆续续接待了二十来个外地民工子女,将他们按年级插入各自的班级后,想想任务也该结束,感觉轻松了许多。正准备抬脚出门,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领着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步履匆匆地进入我的视线。不用说,又是来插班的。  相似文献   

10.
夜一步步逼近,我穿梭在霓虹灯下,看着从我身旁匆匆而过的人们。男孩,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男孩叫伟,是随他妈妈搬到我们院中来的。他们母子平日不爱交往,院子里的人都好像忽略了他们。几个月过去了,一切依旧。  相似文献   

11.
A 儿童性早熟门诊爆满 那些把孩子还抱在手里的家长面对孩子生理上的变化,显得非常难堪和窘迫.二岁的女孩乳房胀大,三岁就来月经,五岁的男孩长出胡须,这似乎有些天方夜谭,家长们不懂了,他们惊呼:我的孩子怎么变成"小大人"了?  相似文献   

12.
机遇之车     
一位心性高远的女孩要远走高飞,四个男孩去送她。女孩知道,他们都在心底里爱着她。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女孩看着四个男孩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露出一口皓齿,笑着说:“你们是不是舍不得我离开呀?真舍不得我离开就跟我走呀!”四个男孩神情戚然,一时竟都没什么反应。可就在车门架快要收起的时候,其中的一位飞身跃上了火车,把女孩拥在怀里。女孩没有拒绝。她靠在男孩肩头,泪水浸湿了男孩的衣领。看看相拥在一起的男孩和女孩,站台上的三个男孩后悔已来不及了,机遇之车很快驶出了站台。就在这一愣怔、一犹疑之间,爱已经从三个男孩身边走…  相似文献   

13.
有人羡慕比尔·盖茨的富裕;有人羡慕牛顿的聪明智慧;也有人羡慕哥德的满腹才华;但我却羡慕那些无忧无虑的男孩。如果人有第二次生命,来世我绝不做女孩。瞧,绿茵场上欢乐的笑声好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男孩子们正踢得热火朝天,而我们这些孤独的女孩们只能站在一边观战。有时禁不住手舞足蹈大叫一声:“快射门啊。”这下你成千古罪人了,四周的观众都向你投来奇异眼神了。好像这个世界是为他们男孩而存在的。这时的我恨不得脚下有个裂缝,马上钻进去,唉。谁叫我们不是男孩呢?听,男孩子们的口哨吹得多好啊。一放学,回家的路上已成了他们的世界,一串…  相似文献   

14.
变性后的我     
在很久以前,上帝就创造了亚当,为了不让亚当寂寞,又造了个另一个性别的人——夏娃,再由他们创造了我们。我很小的时候就想当男孩了,因为我觉得当男孩有太多、太多的好处了。有些家长重男轻女,悲哀;当官的只能是男人,哀痛;男人回家不用做家务,羡慕......哎,真不知  相似文献   

15.
三位教授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话。火车进站了,他们都没有发觉。这时列车员喊道:"请上车了!"教授们听到喊声后赶紧向火车跑去,两位教授刚登上火车,火车就开动了。另一位叫埃哈德的教授没能赶上。他看上去很着急。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眼里男生是调皮的,他们那副给女生扮的鬼脸,我们总是又生气、又无奈,男生们什么时候才长大呀?我眼里的男生是充满活力的,课间十分钟,他们又拉上几个哥们,拿着乒乓球拍匆匆地走下楼梯,回来准是满头大汗的傻样。在我眼里男生也有“臭  相似文献   

17.
这天中午,又到了分享阅读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满怀期待地向教室走去,正美滋滋想着即将出现的读说场景,突然发现两个男孩在楼梯口鬼头鬼脑地张望。我有些不悦地问:“午读怎么出来了?”两个孩子没有回答,立即回到了教室。我觉得有些蹊跷,他们今天怎么有点反常呢?  相似文献   

18.
都市暮歌     
《同学》2002,(3)
11/12 AH 10:31我叫Ben。是个流浪者。我已经在这个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飘泊了3年。我拿着一把吉他坐在路边。六根琴弦在我手指的挑逗下发出灿烂的呻吟。偶尔会有匆匆路过的陌生人回过头,以骨子里一种莫名的优越感瞟我一眼,看着我这个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的男孩。不,男孩这个称呼对我应该是越来越遥远了。昨天,我刚满25岁。呵呵,应该是男人了。毛绒绒的阳光把城市变成一片大海,在无边无际的阳光中,我看见那些中年女人遍布雀斑的脸,那些无所事事的下班男人猥琐的身躯,那些不良少年手中的盗版光盘,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漂亮姑娘,所有这一切,都被阳光淋得湿透了,在这个被压抑却欲望膨胀的世界里,人们为了结果而寻找,为了功利而奔波,他们灵魂的碎片时肘散发着一种陌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假,我急匆匆地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恰好姐姐们的两个孩子都在,一个女孩,8岁,一个男孩,7岁。闲来无事,我喜欢带他们去商店买东西吃。到了商店,我让两个孩子自由选择,于是女孩拿了一瓶可乐,一元钱;男孩拿了一瓶太子奶,三元钱。  相似文献   

20.
孩子长得活泼可爱,是家长们的共同企盼,而且人们也普遍对这些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喜爱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教师对那些长相一般甚至显得有些通常意义上的丑陋的孩子是否可以像世俗的眼光那样对他们嫌恶和厌弃呢?我认为,对他们更应多一份关爱。我深为这样一件事痛心:在一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时,听说一个男孩面部五官长得有些像儿童画中的小猪,在招生时倒没在意,谁知几个月后,孩子的妈妈坚持要办理退园手续。经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在班上好动,更因为相貌的“丑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班里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影响下也对这个孩子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