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3,(12):53-53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身后不少事一直疑点重重,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的最新成果揭开了多个曹操的身世谜团,证明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并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最有可能是曹操后代。DNA揭开曹操身世之谜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能不能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2.
<正>谋士如云,荀彧更高曹操帐下谋士如云,谁最厉害呢?很多人都会想到英年早逝的郭嘉。确实,郭嘉在曹操早年征伐中屡出奇谋,帮助曹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尤其是在曹操与袁绍势力的对抗中,弱小的曹操之所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与郭嘉的出谋划策是分不开的。但郭嘉不幸短命,郭嘉之后,谁又成了曹操最重要的谋士呢?此人正是郭嘉的好友荀彧。说起来,郭嘉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呢。要说比起诸葛亮、鲁肃等谋士,荀彧的名气或许  相似文献   

3.
何英 《科教文汇》2008,(5):141-142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三国时的重要人物,许邵对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是他成就帝王霸业、鼎足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以现代视角,用组织行为学的领导理论分析曹操用才战略,包括:用人目的、用人原则、用人方法,探讨曹操用才战略的成败得失,力求对当代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摘     
正曹操"白脸奸臣"形象的由来汉朝末年,华夏大地风起云涌,曹操带领军队经过多次战争最后统一了北方,为后来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朝以前的历史,都肯定了曹操的历史功绩,对他也有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把曹操说成"白脸奸臣"则是宋朝时的事。北宋初年,  相似文献   

6.
日前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称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据报道,相关研究论文去年上半年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得到国际认可。下一步,复旦课题组将研究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等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
李中琴  杨祎 《科教文汇》2009,(24):247-247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最典型的。作者给曹操的形象定型是:“乱世之奸雄。”“奸雄”者,奸诈和雄才之统一也。本文将通过《三国演义》中写的一些具体的事例,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浅析一下曹操奸诈和雄才之统一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谢章明  解登峰  刘征宇 《科教文汇》2014,(10):93-93,101
通过心理传记学研究探讨曹操的主要人格特点。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和心理传记分析法,结果表明曹操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开朗”、“赏罚分明”、“目光远大”、“奸诈狡猾”、“残忍狠毒”六大人格特征。通过对该评定结果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曹操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4,(8):11-11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的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倒尔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如果你猜对了,可以大胆去创业了。是股份!股份比薪水更吸引人。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光 《百科知识》2010,(7):12-14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2010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宣布,通过对河南安阳西高穴墓葬的形制、规格、出土文物、出土的墓主人骨骼的鉴定等,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初步认定,西高穴墓的主人是魏武帝曹操,此陵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但是,这一认定并未让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平息。那么,DNA鉴定可以最终确认曹操吗?  相似文献   

11.
杨成进 《科教文汇》2009,(11):226-226
曹操其人,因小说《三国演义》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对于这位名人,评价不一,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特定时代的英雄,曹操的所作所为,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前进功不可没,我们今天不能抱有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说其坏,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他。  相似文献   

12.
马德 《知识窗》2014,(7):63-63
张松是西蜀的大才子,怎么个有才呢?《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曹操的主簿杨修,把曹操新著的一部兵法书《孟德新书》拿出来显摆,张松翻完之后就扔了,只道此书不是曹操写的,乃战国无名氏所作,因为蜀中三尺小儿都可以背出来。杨修不信,结果张松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只字不差,杨修顿时傻了眼。  相似文献   

13.
韩丹 《科教文汇》2011,(23):64-64,87
文章通过分析曹操手下幕僚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几个事例,论述了荀彧在口语交际、听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卓越能力,从而总结出了成为一名优秀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  相似文献   

14.
赤壁之战的疾病对曹操的教训 战争由于环境等许多条件变换剧烈,加上匆忙紧张,人体对气候、环境不能适应者即发生疾病,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因疾病影响一场大规模战事的胜负那显然是一种严重、普遍而又持久的疾病.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所遇的疾病恰是这种情况.危害巨大,教训深刻,并不糊涂的曹操是怎样总结与记取这次教训的呢?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位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公元211年,马超起兵十万反对曹操,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逃跑。后来,马超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后,辗转投奔刘备,但他的整个家族都被诛杀。没想到在近1800年后,笔者在亚美尼亚工作期间却遇到了当地一群自称来自中国马姓家族的后代。追根溯源,他们竟然是马超的后裔。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的发明家包括专利权人非常热衷于投身到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实施和商业化运作,但成功者极少,这种现象使人深思。人贵有自知之明,三国时代的小霸王孙策与其弟孙权所进行的比较是:两军阵前,争衡决胜,卿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卿。而在同一时代能将孙氏兄弟这样的才能集结一身的只有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了。如史学家所言,曹操既是大政治家,又是大军事家,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自亡于军事。苏轼荒凉“横槊赋诗”,就使曹操压倒当时的一切人物;而在经济方面,曹操亦有建树,“屯田令”的成功就是范例。但曹操这样的人物在豪…  相似文献   

17.
无欲袁涣     
曹操打败袁绍,夺取了富庶的冀州。有一天,曹操看着呈上来的冀州的人口、粮食等统计数据,喜不自禁,掰着手指给大家算起了账:这么多的户数能征出多少兵,这么多的粮食产量能抽出多少粮草,有兵有粮又可以打仗了。有善于观察领导脸色的人,纷纷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8.
汉末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的胜负,决定或是由曹操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是挫曹操于此,酿成三国鼎立长期纷争,结果出现了后者这个局面.一千多年来,对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是因火烧致曹军失败,但仍有许多可疑之处和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时为疾病危害进行研究认为有可能从医学角度加以理解和讨论.经过分析排除其它疾病和以近代、现代的事例来加以佐证之后认为其系因急性血吸虫病危害所致,成为医学史上有趣篇章,也是替曹操翻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关岩 《华夏星火》2014,(7):80-80
在今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曹操是一位非常会用人的老板,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但身处乱世,老板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荀彧和郭嘉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是“唯才所宜”。  相似文献   

20.
汉未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楚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的胜负,决定或是由曹操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是挫曹操于此,酿成三国鼎立长期纷争,结果出现了后这个局面。一千多年来,对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是因火烧致曹军失败,但仍有许多可疑之处和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对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