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林 《教育探索》2009,(6):102-103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与反中心主义的理论品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个人品德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若消除后现代主义对个人品德建设的不利影响,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二可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有益成果,三要鼓励个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在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强调突破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新思维、新方略;提倡多元化思维模式,避免了大学生的思维僵化和局限,促进了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追求"极致自由",阻碍了一些大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游戏人生、放逐理想,消解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各种影响,我们应该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使之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课程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与消解二元论、科学理性、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反本质主义、内在构成性、反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推崇多元、动态生成性、生态性、人文关怀等.后现代主义呼唤课程价值理念由忽视"以生为本"转向关怀学生生命价值,课程目的由同一性转向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课程内容由与学生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反传统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着话语交往正当性不足、话语内容真实性弱化、话语语境适切性背离的难题。要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70年代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传媒中具有通俗化、平民化特征,这恰恰迎合了目前大众文化倾向.迷你挑战赛<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反美学以及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反严肃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复杂性科学绝非后现代主义得以成立的科学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审视科学发展。把其中合乎自己思潮的东西拿过来为己所用。其中既有把其思想发挥的地方,也有大量误读的地方。复杂性科学可效仿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后现代思潮发展中索取“为我所用”的东西,来推动对于复杂性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各个领域的批判与解构。去中心化、反人类中心主义、多元化、不确定性、非理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观念对科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反思与批判精神、非理性因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教学模式多元论等问题的重视,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点击"反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俊超 《天中学刊》2003,18(1):88-9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及以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广为蔓延,它渗透到哲学、艺术、文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这些荒诞、丑恶的思潮解构着人类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具有反文化、反人性、反理性、反社会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侯晓蕾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2-103
后现代主义是兴起于西方的反现代主义思潮;虽然已趋于式微,仍然有很多思路和精神对教育有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从批判性、多元化、创造性、和谐性四个方面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