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亦菲 《云南教育》2007,(5X):51-51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学生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在校训“宽容、质疑、勤学、尚美”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2.
程文培 《教书育人》2012,(Z2):115-1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历史教学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一、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有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而且是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监护。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9,(10):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9,(5):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酌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9,(7):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9,(9):64-6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9,(3):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8):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良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8,(11):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丰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6):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一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要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还要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写作素材,使传统美德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我校建校来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以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作舟,载师生全面发展,致力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的创新管理,全面提升校园育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中渗透传统美德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通过综合系统的实践活动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梁继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41-142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中具有不朽的地位.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传统美德教育则更是在现行学校德育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是现行学校教育的源流,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准.因此,在学校德育中应注重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源泉。继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因此,作为少年儿童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以课堂教育为主体,以校内外各项活动为辅助,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少先队员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体来说,应做到如下九个结合。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渠道,辅导员要自觉结合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充实和强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把这些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9,(1):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8,(6):F0002-F000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帮助初中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产生、地位、特点及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特性,培养初中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将中华传统的美德渗透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认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来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学校在继承和发展的传统美德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课程和教学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结合起来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