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有关线索的几个问题──不同体裁文章的线索方式,复线索和线索贯穿。线索与思路的区别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线索不仅存在于记叙文之中,还存在于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章之中,但由于文体不同,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线索,线索有单线复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主线副线之分,线索贯穿常用语言标志来显示。  相似文献   

2.
所谓线索,是指文章中把材料贯穿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行文中的反映。线索对于全篇结构、交代事件、表达感情都很重要。文章的线索很多,不同主题、不同材料的文章,其线索也不相同。 下面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文为例,谈谈线索安排的常见方法。 一、以人物为线索 作者以人物的行动作为思维的脉络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线索     
晶莹的珍珠,要有一条金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美丽的项链;作文的材料,也要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才能成为浑然一体、声情并茂的文章。文章的类型不同,线索也不相同。1.时间线索 按时间推移来记叙的文章,时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线索是“天还没有亮——中午——黄昏”。2.空间线索 游记、参观访问记等,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空间位置的变换就是这类文章的线索。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条空间线索记叙的。3.事件线索 记事的文章大多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导引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记叙文结构的一些要求:1.思路要清晰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晴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  相似文献   

5.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结构,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相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线索,是指情节发展的脉络,又是文章材料连缀的顺序。由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及思路的不同,线索的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线索类型,以利于同学们在读写过程中把握、运用。  相似文献   

6.
王菊红 《湖南教育》2004,(21):25-25
阅读线索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是作品的结构因素之一。具体地说,它是指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简言之,线索即为文章的感情线索,抑或是文章的叙事线索(结构线索)。阅读教学中捕捉文章线索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整体阅读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7.
一、训练目标1.了解分类,明确特点。了解分类是鉴赏评价的基础。类别不同,其内容结构、语言写法有很大差异。散文通常分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类,抒情散文以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直抒胸臆,颂斥美丑,表达爱憎;叙事散文则是以叙事写人为主,其特点是: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要鲜明。记叙散文中的“俗”,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2.理清线索,抓住文服。①学会分析文章的线索。散文的线索就是结构文章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散文中有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有以空间转移…  相似文献   

8.
每篇文章都贯穿着一条作者组材的思路。而思路,一般指的是作者记叙人物或描述事件的线索,根据这条线索,把字、词、句和段组成紧密完整的结构。尽管文章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鲜明豁达,有的隐含深晦,但总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郎红星 《江西教育》2003,(13):19-19
顺序记忆法这是依据文章写作顺序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可按时间顺序来记忆: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背诵《核舟记》可按空间顺序来记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背诵《活板》可按逻辑顺序来记忆:活字板的发明→用法→功效。线索记忆法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线索背诵课文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叙事线索、写景线索、抒情线索、说理线索等。背诵《桃花源记》可依据叙事线索来记忆。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全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线索来把握全文的主旨,做到准确快速理解全文,这就是所谓的"线索型"阅读教学。"线索型"阅读教学可分为时间线索类、空间线索类、逻辑线索类和情感线索类四大类。教师可通过"读前引导—快读任务布置,初显文章线索—细读任务布置,确定文章线索—读后回顾线索—技巧总结"的"五步走"模式开展"线索型"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结构又称布局,是文章的骨架。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呢?材料选定后,可以根据主题的表现需要,沿着一定的思路把材料合理地组织起来,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充分考虑安排好层次和段落、详写和略写、文中照应、开头和结尾等等。理顺线索文章线索清楚,才能做到叙事有头绪。同学们写作文时可选取的线索有多种:时间线索、主要事件线索、人  相似文献   

12.
线索是文章内部结构层次间的一条纽带。它将材料连为一体,并贯穿全文始终,使文章结构严谨完美。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各种线索,不仅有助于他们摸清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理解课文的主题,还有助于他们提高“言之有序”的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现把小学语文第12册部分课文的不同类型的线索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不同的句子组成的,特殊句子在文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一、放在文章开头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具有开篇点题目、交代文章的叙事线索、奠定文章感情基础的作用。如萧乾的《枣核》:“动身访美之  相似文献   

15.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  相似文献   

16.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章线索因其分类标准纷杂,常给语文教学带来困难.其实,弄清文章的线索对于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总结主题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淡化或取消线索,或许能给语文阅读及写作教学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在考试中,学生的作文要得高分,不但要有清晰自然的写作顺序,还要用一根线索贯穿全文,把许多人和事串联起来,一气呵成,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严密。那么,什么是文章的线索?如何确定文章的线索呢?一、文章线索的内涵与意义线索是贯串在整个记叙文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说材料是一颗一颗的珍珠,那么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散文作家秦牧说:"思想像一根红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弃散在  相似文献   

19.
线索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好象衣服的领子,契领则顺;有经验的教师在分析、讲解、评论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指导学生去寻找文章的线索。线索可以分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也可以是时线和地线。一、物线物线是指将具体的物品作为文章记叙和描述的线索。记物为主的记叙文或者以物喻人的文章常常以物线贯穿。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病梅象征  相似文献   

20.
<正>【考点解说】理清文章脉络,也即理清文章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考题形式一般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散文顺序的考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问"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