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玉觿(音xi)与玉冲牙,是古代一类形构相似或雷同的弯角形玉佩,文献记载两者的物名、渊源、功用、文化内涵有别,所见出土实物则多混而难辨,论者据物释名歧义纷呈,或认为两者器名不同实系一物。  相似文献   

2.
武贞 《收藏界》2013,(5):26-29
装饰用玉西汉时期装饰用玉盛行,东汉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完备。两汉中山国出土装饰用玉主要为各种玉佩和玉具剑饰,以及一些不明器物上的玉器饰件。其中,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组玉佩,由珩、璜、冲牙、环等佩饰构成,除珩外,均呈对排列,佐证了汉明帝所创佩玉制度。  相似文献   

3.
方其 《收藏界》2014,(12):26-32
组玉佩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甚至可以早到新石器时期,它是由不同的玉件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整套的装饰物,可佩戴于人的颈项、胸前、肩部或腰间。而我们这里要说的组玉佩,则是指西周时期首创的大型组合玉佩饰,它在西周王侯贵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璜联珠组玉佩(图1),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31出土,由绿色料珠和红色玛瑙串联6件玉璜,组玉佩玉件共有408件。  相似文献   

4.
名家赏玉     
古老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用玉传统,古人认为玉比金更贵重,黄金有价玉无价。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与内蒙古东部及河北等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以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装饰形器物为主,对动物形象讲究神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琉璃阁墓甲及墓乙都是有题凑木椁的大墓,整齐平列,相距仅三四公尺,附近还探出大的车马坑,故被认为是异穴附葬的贵族墓。墓甲和墓乙分别出土不少玉器。据报道,前者有玉佩两组,以及环、觿、燕等玉饰,后者有环、玦、璜、  相似文献   

6.
玉器在当前古玩交易市场上算是相当火爆,而且价格一直在不断飙升,其中特别是像一些玉质优良、雕玉精湛,纹饰富有人文内涵,寓意吉祥图案的玉佩(牌)更是深受人们的追捧。  相似文献   

7.
吕宝玲 《收藏》2009,(12):87-87
近日,陕西商洛的屈先生携两件龙形玉佩来我社鉴定。屈先生说曾读到本刊专家王长启撰写的《西安出土汉代玉组佩》和《陕西地区出土的商周玉器》两文,颇受启迪,由此迷恋于高古玉收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机缘觅得两件罕见的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其中一件造型完整,另一件略有残缺。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7,(9)
199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中,国君虢季墓出土一件"七璜联珠组玉佩",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一件"五璜联珠组玉佩",这两件组合玉佩保存完好,制作精良,堪称组合玉佩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孙雅儒 《收藏界》2011,(9):38-40
从广义上来讲,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玉器组合成的玉佩,都可称之为"玉组佩"。最早的组佩当属石器时代以石珠、石管、蚌壳、兽骨等物经钻孔串连而成的佩饰。到了西周时期,用玉制度逐渐制度化、规范化,代表财富、身份、等级的玉组佩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7)
正玉佩是传统玉器中的一大宗类,其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玉佩,大多"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玉佩雕琢中,往往以人物、走兽、花鸟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造型,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大体有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家和兴旺类,事业腾达类、安宁平和类、消灾辟邪类等,其中以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11.
朱纪 《收藏》2012,(11):98-103
明代玉佩饰多悬挂于人身上或挂于其他器物作为坠饰,既有大量的动物形佩坠,如羊形坠、鹿形坠、鸳鸯坠、鱼形坠,还有各式各样的玉牌饰。这些玉牌饰有的为方形,有的为圆形或花形,大多体积较小,也可用于嵌饰,图案多取浮雕技法,抛光不精。  相似文献   

12.
清宫藏玉中,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具有非同寻常的研究价值。本文撷取4件仿古玉佩珍品,由此品味乾隆时期仿古玉佩的独特之美。乾隆时期仿古玉佩,所仿原器的时代很广,远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近至宋、明。所仿器型,有仿古斧形佩、仿古蟠螭佩、仿古夔龙佩、仿古透雕玉佩、仿古宜子孙佩、仿古蚩尤环、仿古合符、仿古组佩等,品类繁多。就仿古工艺而言,其时做旧手法能以假乱真,雕琢手法也多种多样,造型与纹饰则在大体保持被仿原器风貌基础上,巧妙变化或繁化,使之更加精致讲究。  相似文献   

13.
南阳独山玉     
张帅峰 《收藏》2013,(5):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4.
南阳独山玉     
蔡辰洋 《收藏》2013,(3):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7,(6)
正玉为天地之精华,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神秘的色彩,被认为是祥瑞之物,能驱凶辟邪。殓葬用玉,被赋予保佑死者亡灵,令尸骨不朽的功能。《周礼·春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哈玉。"《说文解字》:"哈,送死者口中玉也。"这种葬俗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只是哈殓之物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6.
黄成晓 《武当》2009,(9):49-49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对我国最早的气功文献之一——《行气玉佩铭》,很有研究。但在他青年时期曾练静坐养生法治愈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一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朱纪 《收藏》2012,(21):98-103
明代玉佩饰多悬挂于人身上或挂于其他器物作为坠饰,既有大量的动物形佩坠,如羊形坠、鹿形坠、鸳鸯坠、鱼形坠,还有各式各样的玉牌饰。这些玉牌饰有的为方形,有的为圆形或花形,大多体积较小,也可用于嵌饰,图案多取浮雕技法,抛光不精。玉牌的雕刻主要是减地雕,再配以阴刻线。构图有的繁缛,有的简洁,线条锋棱快利,转角处雕得方硬。牌子边缘有凸起的边线,边线窄而浅,所饰图案为极薄的阴起,带有文人画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古玉小件主要以玉坠、玉镯、腰扣、玉佩、戒指等饰品为主,其他器物上用于装饰的玉件也属小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古玉小件曾是古代君子人格化的代表,君子佩玉的风尚绵延至今。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会上的“白脂翠玉300年专场”成交了4540万港元,成交率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7,(8)
连城美玉在世间饱受青睐和崇拜由来已久。在古老的典籍《说文》中,对玉是这样描述的——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对玉也是情有独钟,普遍认为玉是吉庆和幸福的代表,是刚毅和仁慈的化身,对其推崇备至。今年初,在我国辽宁盘锦惊现一张由这样的稀有之物打造的硕大床榻,且其上雕刻有龙凤图案。这样的稀世珍宝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今天的辽宁,它到底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特殊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20.
徽志:3个玫瑰色“9”组成的祥云、绿色的象征邮票齿孔、长城城垛和英文”中国1999”。 吉祥物:天蓝色玉免,具有殷商铜器和汉代玉佩特色。 设计者:袁运甫,刘巨德。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使用邮展徽志和吉祥物,应向组委会秘书处办理有关手续。图见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