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心脏肥大的作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鼠强制游泳的方法,研究了高强度间歇训练与耐力性持续训练对心脏重量及心重/体重比率的影响。6周训练后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脏重量影响较小;耐力性训练致心脏绝对质量明显增加,其增大程度对运动持续时间有较大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还显示,两训练组雌鼠的心重/体重比率均高于同组雄鼠。  相似文献   

2.
崔军 《湖北体育科技》2022,(12):1043-1047
目的 探讨高强度间歇游泳训练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心肌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及其抑制剂卵泡抑素(FS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验设计将24只雄性SD肥胖大鼠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HS,n=9)和高脂饮食间歇训练组(HI,n=15)。HI组肥胖大鼠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游泳训练后,称量所有肥胖大鼠的体重和心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所有肥胖大鼠心肌中MSTN和FST的蛋白表达。结果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游泳训练后,与HS组肥胖大鼠相比,HI组肥胖大鼠心肌MST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001≤p<0.05),心肌FST的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1),体重显著降低(p<0.001),但心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高强度间歇游泳训练的干预下,肥胖大鼠心肌MSTN和FST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体重明显降低,但心脏重量却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心脏的代偿性保护有关;在心肌中,FST依然是MSTN信号通路上的拮抗剂,MSTN在心肌中的信号通路可能与骨骼肌中的相同或类似。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耐力训练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分布及其表达进行观察,探讨耐力训练对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的肌浆和肌膜上,在冠状血管壁的平滑肌上也有分布,但没有心肌细胞中丰富;经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和冠状血管壁平滑肌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免疫阳性反应增强,提示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诱导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对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运用和研究较多,但国内速滑界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提高有氧耐力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黑龙江省队的速滑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对有氧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是发展运动员机体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比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发生与转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发生、转归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本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运动心脏,观察了经过12周耐力训练及完全停止运动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新一代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方法对心肌活动细胞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钙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耐力训练后,心肌活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静息值无显性改变,心肌心缩时其游离钙浓度峰  相似文献   

6.
一、有氧耐力练习中的误区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总会把间歇训练法与无氧耐力或速度耐力等高强度训练联系在一起。而往往会忽略其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作用。如果能灵活地调节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等间歇训练的外控因素,就能够运用到不同种类的耐力训练中去。根据外控因素可将间歇训练法具体细分为:小强度间歇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李之俊 《体育科研》2005,26(5):66-69
次最大强度训练对经过长期训练的高水平耐力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相关生理指标的提高作用甚少。研究发现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HIT)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但是,关于高水平耐力运动员 HIT 的相关生理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就高水平耐力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相关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勇  李之俊 《体育学刊》2005,12(5):111-114
就高水平耐力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最优化的研究加以总结和展望.高水平自行车耐力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优化的研究主要涉及训练强度、持续时间、组数,间歇恢复形式(主动或被动)、间歇恢复时间,踏车节奏和成绩模型.这些变量需要根据训练时期、训练状态、个体身体反应来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9.
雌雄SD大鼠54只分组进行6周耐力性或高强度间歇性游泳训练后,测定其伸趾长肌(EDL)内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证实耐力训练对快肌的无氧功能也有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强度过大的间歇训练可能损害肌肉的无氧能力。大鼠快肌LDH活性在训练后的变化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负荷的生物学基础是不同运动方式的能量供应和能量利用特征。随着对能量代谢特征认识的深入,有氧训练对周期性耐力项目的重要性逐渐达成共识,无氧训练在周期性耐力项目中的受关注度逐渐增加。有氧训练以低强度持续训练为主,无氧训练更加关注高强度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