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一、辩明关系,让生活与作文牵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肖殿荣 《语文天地》2011,(12):23-24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要让学生的作文有丰富的内容,有独特的个性,有灵性,有一颗智慧  相似文献   

3.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小学生作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结合作文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小学作文训练的源与流?叶老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25页。以下引文从略)我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丰富其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9.
朱慧 《生活教育》2010,(12):66-67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没有一种教学像作文这样,对生活的粘连要求如此之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停。"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情感的积累,表达当然会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欠缺。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给他们创造积累素材的机会。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之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源头——占有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现实。”叶老也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让我们悟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然而学生很少能写出真正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的习作指导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为了不让学生作文失分,老师宁可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也不敢大胆放手。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的火花被无情地扼杀了,写出来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文章内容源于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师普遍反映深感最头痛的事就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学生把写作看得很神秘,对写作没有自信心。其实"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可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韩娟萍 《快乐阅读》2011,(11):75-76
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生活、阅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来源,阅读是作文的语言来源,不断增加语言和材料的储备,才能写好文章,才能让三者相辅相成。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叶圣陶老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要求他们时  相似文献   

17.
<正>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生活为习作服务,让生活滋养学  相似文献   

18.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学生一写作文便头疼,教师一改作文就心烦。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让老师如此尴尬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提桶”,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源挖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