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应试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1.“从文到文”。模仿课文,教师把作文教学简单地看成课文的复制,作文教学缺乏“生活性”、创造性和学生个性。2.“从式到式”。盲目把作文这一充分体现生活、充满个性创造的复杂过程简单归结为若干方法,以技法套内容,以格式限...  相似文献   

2.
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谈“文”色变,感到毫无头绪。作文课上,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也只是三言两语完事。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或不知怎么写。从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来看.作文教学不能为了做作文而教作文。应当把发挥和发展学生作文的主体性置于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效应.使学生由怕作文变为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的“文无定法”的定律束缚了小学作文教学,一味地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就提倡“文要有法”。模仿教学实践也将作文的基础教学指向“定法”的学习.作文的教与学就是教给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规律。叶圣陶先生的“象样”写作理论也为“文有定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有定法”是小学习作与写作教与学的规律,“文无定法”是文学创作目标的追求.提倡“文无定法”要从“文有定法”做起。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作文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语文工作者的关注。然而,许多同学甚至个别教者“谈文色变”。主要表现在学生害怕写作文,教者怕改作文。师生们都为作文的教与学感到无奈和烦恼。从而使得作文教学的效率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那么,如何让学生敢于写作文、乐于写作文,从写作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享受到作文的喜悦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作文指导方法生活化.作文评价方式生活化等方面的尝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不但能够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敷衍作文、为文造文的现状.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6)
文题回放______是_______ _______,是_______说明:1.从上面两种文题的形式中自选一种。2.仔细斟酌,完成所选文题.并将完成后的文题写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内。3.根据完成后的作文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4.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似文献   

7.
“独词型”作文指话题或文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的作文.从有无提示角度看,“独词型”作文可分为“有提示型”和“无提示型”;从话题、文题词性角度看,“独词型”作文可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形容词型”等;从话题、文题外延与内涵角度看,“独词型”作文可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独词型”作文的立意要注意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看材料及引语是否存在倾向性;二是依据文题或话题的词性确定立意方向;三是具体“独词”抽象化,抽象“独词”具体化;四是通过扩展增限制,让“独词”的主题更鲜明.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9.
难题     
徐泽春 《语文学习》2010,(7):160-160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从作文命题到考场作文.从总结考场经验到为日常作文教学指导方向.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千家万户,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格式     
万物皆有规律,作文也同样有规律可循。“文有法而无定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作文从“有法”到“无定法”是一个量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质的飞跃,任何断章取义或把它们截然分开的说法都是不够全面的。也就是说,作文应分为两个阶段:从“有法”到“不拘泥于法”。 从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量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素质低下,连最起码的写作常规也不懂,更谈不上清晰的写作思路了。许多文章根本不忍卒看。一言以蔽之,学生还根本不懂为文之法。是不是我们的老师不教给学生作文之法呢?回答是否定的。老师所讲授的每一篇课文,其实都是作文之法。在中学课本中,还有专  相似文献   

11.
王洋 《成才之路》2009,(20):39-39
一、注重平时积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永不桔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吸纳河北省中学高级教师王宏老师的“读悟仿创作文教学法”的精髓,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观察方法。如观察景物,如何按方位转移的顺序观察或按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及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或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壁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题让我们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就表明这应是一篇论述或表现这二者之间关系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下水文并非都是一篇完整的佳作.它可以是一个开头或结尾,也可以是一个精彩段落……这要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一、内容入手从义到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是他们的所做、所见、所想、所闻。“内容入手,从义到文”,一符合小学作文和小学生学作文的客观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二.可以改变小学主作文难,教师指导批改难的局面,使作文成为一项轻松、愉快的教学系回。要让学生作文内蕾丰审条彩,生动活泼,一般和采用下述几种历法:1@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儿的的生活是烂漫多彩的,天真无邪的,童趣盎然的·2、提醒学生认识自己冒边的…  相似文献   

16.
一、文题样式从1978年至2004年,高考作文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的“三部曲”之旅。从1999年到2004年的6年间,高考作文一直走在“话题作文”的旅途上。其间,虽有交叉并举,但主导变化线路是很清晰的。以2004年的15份试卷为例,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  相似文献   

17.
陈铂森 《考试周刊》2012,(30):57-58
1.问题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颇受重视,但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文出发,还是从人出发?从文出发,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议论文的写法、记叙文的写法等,学生经过训练以后,懂得了写作的基本要素.能写出一般水平的作文.但要进一步提高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认为“从人出发”才是抓住了写作的根本,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只有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写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纵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作文 ,其命题走势大致为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旨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 ,围绕同一谈话中心 ,从不同的角度、立场 ,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或叙述有关事件 ,或陈述联想到的经历、体验等等。学生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一、冲破束缚 ,自由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是开学初就拟定了教学计划 ,题目、体裁、次数和习作的时间都作了具体安排 ,届时教者进入课堂神密地公布题目 ,稍作指导 ,便下令学生在一节多课的时间内完成 ,有学生戏称这种作文为“榨文”。步…  相似文献   

19.
作文指导要六对接肇东市第一中学校王强作文指导是一项特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作文行为看,作文是一种脑力劳动.它是在“动情”的驱动下,通过作文者的大脑,对客观的生活信息.进行能动的捕捉、认识、提炼、处理、组合和表达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构制作文产品的.从作文...  相似文献   

20.
本作文法从落后地区农村中学实际出发,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它以活页生活作文为核心,既包括作文前的知识积累--活页摘文、摘文交流会,又包括作文后的欣赏与领悟一活页评文、作文评文交流会.它最大的特点是沿着生活化的道路凸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摘文、自主作文、自主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