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彼此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今天,河北邯郸的焦美玲老师给我们带来这堂颇有新意的课,正体现了这种“关系”。我注意到焦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在微笑中“走上讲台”,在微笑中“赞扬”、“追问”、“点评”,在微笑中“想握学生的手”......这微笑是平等与尊重的自然流露,是心灵散发的芬芳。不过,我这里还想说点美中不足:这堂课是否“语文味儿”淡了些?如果离开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只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又怎样与一堂“情感培养”的班会课区别开来?我总觉得,“对话”也好,“分享”也好,“感情交流”也好,“思想碰撞”也好,都应该以“语文”为基础;换句话说,语文课还是应该回到语言文  相似文献   

2.
王真 《生活教育》2011,(18):28-29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言语交往活动,语文则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思维、情感沟通,在对话交流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对话提倡师生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有效提问则是指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强烈学习欲望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教师和学生精神领域的对话.这种"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已经普遍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有效的对话不仅能够促进语文要素的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互相影响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相似文献   

6.
高建林 《甘肃教育》2014,(18):104-104
正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我启你发,而是双方融洽交流、互动式和谐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这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课堂的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交往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语文教材特点和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融合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造一种教与学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课堂氛围,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优化互动,最大限度地达到语文教学共振,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语文教学的交往模式,从言语角度分为言语性交往即对话交往,非言语性交往即体态语交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何况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生态课堂”就是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物学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其教学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合作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建构生物学生态课堂,营造课堂生态环境是前提,变革师生交往方式是关键,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做数学"的过程更是不断深入加强,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教学过程又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展示自我,自然是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也是课堂出现"亮点"的最佳契机.在高三一轮对《函数》复习过程中,笔者用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课堂上对一道模拟考题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找到快捷的解题方法,也学会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这个目标,在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引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诱发学生的动态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生平等的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感到只有抓好语言的感悟和运用.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才能更好地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相交往、共同提高.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飞扬个性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学生实现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是内因。现代教学课堂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转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晖 《现代语文》2010,(4):54-56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共同尊重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