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剑伟 《考试周刊》2013,(25):110-111
本文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喜欢玩计算机,却不喜欢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尴尬现象,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本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合理的导入情境、优化教学中的任务设计、适时开展技能比赛。  相似文献   

2.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策略,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无论是理论知识教学,还是操作课教学,都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有效扩充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遵循着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从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创设导入情境,借助情境创设分层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实践操作,通过情境任务来开展教学等几点探讨情境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课堂。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以"创设情境——协作操作——会话商讨——意义建构"为主线,充分利用好"副手",采用竞赛、奖励等多种形式,制定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中信息技术教程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在趣味性的学习环节,学生能发挥他们的探索热情,主动阅读信息技术教材,通过直观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更为集中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为学生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巧设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实际。结合越城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的实例,进行有效的剖析,提出良好情境所应具有的三项要求,并从生活实践、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五个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以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着万分期盼,些许陌生,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开始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新纪元,信息技术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信息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但也要掌握其度,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让他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的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磨。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得我们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认为学习情境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效条件。以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实践探究中、在交流互动中展开学习。创新传统教学手段,打破信息技术课的沉闷枯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爱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完成习作。在习作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游戏过程中有意渗透,指导习作技巧;游戏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这样"将玩进行到底",就能"玩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也被逐渐重视起来。在农村小学,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掌握好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而又能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持续下去,这是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考验。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进行教学,使课堂融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锻炼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方优玉 《辅导员》2013,(24):47-48
<正>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创设游戏情境,利用游戏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为孩子的习作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章可循,培养写作的技能,最后还能佳作共赏,优化评改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旨要,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利用游戏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抓住"兴趣越高,动力越大,效果越好"这一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脑游戏"转移到"电脑知识"上来. 1以游戏激发学习 笔者在指法教学的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激烈的比赛.有基础的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游戏中,兴趣获得激发与提升;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游戏的难度却很大,但新的挑战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诱惑与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首先关注有基础的学生,观察他们的指法是否正确并做好记录.比赛结束后,笔者让获胜者介绍经验,来自同龄人的表述内容每次都能吸引全班学生羡慕的目光,他们内心的求知欲被点燃.这时候笔者会顺势说明,要想赢得这个游戏,就必须要要练好指法.指法的重要性此刻深入童心,他们用迫切的目光望着笔者,期待笔者给他们讲解更多的指法知识,给他们更多的相关指法练习.  相似文献   

18.
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会玩的儿童才是健康的儿童。信息技术课堂融入游戏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玩,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操作性的实践型学科,教师应将游戏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方法和知识,将"会玩"转变成"慧玩"。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生活实例的引入、游戏方式的运用、课程资源的拓展几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操作是一项很枯燥的技能,反复练习,反复操作,只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如何做到既不违背他们的天性,又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呢?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感悟颇多。认识火把:"游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