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的课程体系 ,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去支撑。初中生物学新的课程理念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以下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一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的分析。  一、科学探究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目的 :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课时 :1课时。  材料器具 :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   1 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捕捉鼠妇若干个 (注意 :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 ) ,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 …  相似文献   

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一《生物学》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振兰 《山东教育》2003,(11):11-11,12
前段时间,我听了我校生物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有几个就可以,然后让学生在三至五分钟背过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位教师没有那样做,他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为一节实验课,事先准备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如:培养皿、蜡烛、火柴吸水纸和纸板等,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于课前捉来了鼠妇若干个。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小组,尝试提出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捉鼠妇的过程,让他们交流鼠妇生活环境的特征,提出了鼠…  相似文献   

4.
<正> 1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课例:有一教师在让学生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让每个学生亲自去花园、庭院等地方搬开花盆或石块,发现鼠妇很快就爬走了等有趣的现象。教师认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提出如下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搬动花盆是  相似文献   

5.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选好实验材料和用具,做好此探究实验将使学生对各种探究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城市或农村房前屋后的草坪、石块、花盆底下极易找到。鼠妇爬行较缓,一受惊吓就缩成球状,很容易抓到。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我听了我校生物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有几个就可以,然后让学生用三至五分钟背过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位教师没有那样做,他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为一节实验课,事先准备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如;培养皿、蜡烛、火柴、吸水纸和纸板等,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于课前捉来了鼠妇若干个。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小组,尝试提出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捉鼠妇的过程,让他们交流鼠妇生活环…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素质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活力。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何为探究性教学?目前有许多说法,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目的、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现在有许多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和研究探究性教学。根据笔者的探索发现,教师如果要较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应发生转变之外还要在教学策略上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江苏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是“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学生对鼠妇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从何处探究起。有的教师首先自己先捕捉一些鼠妇提前向学生展示这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以鼠妇为实验材料,通过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关于鼠妇的参考资料,是这样描述的:“……生活在陆地上潮湿阴暗处,以腐烂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笔者一次偶然观察到,在阳光明媚的条件下,有许多鼠妇以每分钟2—3米的速度在干燥的水泥路面上四处爬行。  相似文献   

9.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用鼠妇探究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确实具有实验速度快而实验结果明显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鼠妇因个体较小、逃跑速度快而极难捕捉,以致于无法开展探究活动。我在带领学生捕捉鼠妇的时候,每次搬  相似文献   

11.
探究目的 探究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推荐器材 水槽、纸板、培养皿、纸盒、大牛皮纸信封、蜡烛、火柴、小手灯、60℃热水等.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捕捉鼠妇,熟悉鼠妇的生活环境和基本的应激性. 探究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生分成六个探究小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教学为例,探讨了蕴涵在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实验失败探究中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了重视探究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胡玲 《中学生物学》2003,19(6):39-40
国家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安排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的方法。在实验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捕捉鼠妇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时也不尽人意,无法达到预期实验目标。首先是学生捉不到鼠妇,捉到的也是半死不活,根本无法用作实验材料。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力、获取新知识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照抄教材上的材料、方法和步骤,要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利用好教材的目的。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郑琳露 《生物学教学》2002,27(10):30-31
1 实验目标学会探究实验全过程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 ,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了解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协调配合、共同研究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2 材料器械1 0只鼠妇 /组、纸盒或解剖盘 (约 4 0cm× 2 0cm)、黑纸板、玻璃板、湿土、干土、冰冻过的湿土 ( 5℃左右 )。3 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注重初一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上 ,采用了教师“过…  相似文献   

16.
将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流程归纳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总结交流5个步骤,并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为例,具体说明科学探究素养培育下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选择用鼠妇做实验也有其局限性,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表达与交流等方面,总结了“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实验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实验形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归纳结果和评价延伸,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实践中,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琳 《中学生物学》2009,25(11):48-49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若能把这一实验做成功,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信心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教材中对实验用具和方法没有细节上的描述,笔者在几次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