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问题让许多家长吃苦不迭。笔者认为,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指导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读有所获,让他们体会读书带给自己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读书需求。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引导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我在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一、让学生爱上读书书,就像玩具一样,曾经是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到书店看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蹲着的、趴在地上的、角落挤着的、书架边靠着的……哪一个不是读得津津有味、近乎痴迷?可怎么能让初中学生痴迷于读书呢?让学生读感兴趣的书,自己选书读。读书,各有所好、各有所用,各人有自己的观感、各自的兴趣。学生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书提升。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要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纯净他们的心灵,满足他们的时尚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读书方法,如读全一本书,边读书边批注,师生共读,有目的引导读,利用不同时间精彩读。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是件轻松快乐的事儿。学完课文,情思绵延之际,赶快读书!讲电视,说新闻,余音缭绕之际,不忘读书!文学欣赏,激情满怀之时,急着读书!读卡片,赛卡片,兴奋异常之余,"我要读书"!把课外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带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尝试探索在农村落后的读书环境下,如何利用农村学校图书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相似文献   

7.
毛继俊 《考试周刊》2013,(78):32-33
静下心来,和学生一同读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正道。作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广泛阅读开始;建立班级图书驿站,让学生有书读;架构有效读书序列,让学生会读书。读书,学生生命飞翔的羽翼,向往飞翔,羽翼是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56):15-16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是小学生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更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然而,读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单调乏味的事,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读书才能持久、深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用具有悬念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字里行间的内涵,让学生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感悟文本中的道理。通过这种"趣—问—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归纳出人生的道理,演绎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9.
“最是书香能致远”,要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滋味,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课堂上,学生读书声确实没有断过。但如果设身处地地对全体学生的“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你会发现许多学生的“读”不过关,主要表现有:一是读书声音小,二是读书时胆怯,三是附和型读书较多,四是大声读课外读物甚少,五是大声读自己作更少。由此可以看出“读”的教学应该全面改革。笔认为,应该让全体学生大声读起来。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持久、最普通的学习方式。在从事图书馆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图书馆老师,不仅要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品味,使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  相似文献   

12.
周晶瑾 《广西教育》2011,(22):12-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在近三年的《班级读书会的策略与实施》课题研究中,深切感受到:要把读书变成学生的乐事,让他们在读书中幸福地成长,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以及家庭的重视、社会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读,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离不开自读、朗读、课外读这三种形式。 一、培养能力,指导自读 真正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心智的投入。这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活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廉 《宁夏教育》2000,(1):38-39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读书如同交朋友。既可交上好朋友,也可交上坏朋友”。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好读书,也应当经常指导学生读好书。笔者认为,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如下课外读物:一是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及科技的普及读物、各国的风土人情、百科知识,这些读物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二是引导学生读名著及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我校把红领巾读书活动列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培养学生的素质。这项活动成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使我校荣获了“区红读先进集体”和“市红读示范校”的称号。在读书活动中,学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时下.学生读书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粗枝大叶,泛泛而读,不求甚解。看似了解通透,实则只知皮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充分朗读后,是这样引导的。  相似文献   

18.
作家寄语     
丹菲 《大中专文苑》2011,(4):M0002-M0002
读书,就是练瑜伽。一个常读书的人,会形成一种场,即便不说话,别人也可察觉到。如果再从实用讲,读一本书,犹如进一次美容院,它能让你由内而外地发出荣光。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读是根本。它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主旋律。但读决不是目的,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才是读的意旨所在.也就是通过读来实现悟。在悟之后能更好地读。读悟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以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阅读教学往往是以理解思想内容为目的.老师对课文内容作过多的讲解分析.繁琐的一问一答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又如何能让学生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内涵.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呢?因此.做到以读书训练为主线来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安排教学.读书时间多了.那么学生是否会感到厌倦了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呢?  相似文献   

20.
名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