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都市报带给我们的启示何谓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跨市区、区域的综合性报纸,既不是党报,也不是晚报,是党报与晚报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介于党报与晚报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全国已有诸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广告收入也随之直线上升,有的直逼亿元大关。都市报现象已成为我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仅有城市135个,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3.
张莺 《新闻记者》2001,(5):28-30
众所周知 ,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 ,既不是党报 ,也不是晚报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 ,是“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 ,即市民新闻报。” ①在不到三五年的时间里 ,继四川的《华西都市报》之后 ,全国已有诸如《都市快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 ,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 ,广告收入直线上升 ,有的直逼亿元大关 ,创造了媒介业的神话。“都市报现象”一时成为全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一、都市报兴起的原因《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认为 ,都市报…  相似文献   

4.
策划竞争: 压缩时间超常规发展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策划是都市报的精魂和制胜法宝”。都市报一诞生就面临竞争。 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面临成都晚报的巨大压力,当时的晚报发行量大,企业做广告得提前3个月排队。夹缝中求生存的严峻现实,逼得华西都市报只有采取与自然竞争相反的策划竞争。他们把策划作为报纸发展的助推器。策划贯穿于报纸发展的始终,贯穿于新闻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与自然竞争的“顺其自然”不同,策划竞争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实施过程也经过缜密的推演。其专注与投入,目的就是要“压缩时…  相似文献   

5.
主流媒体是当下传媒业一个出现频度最高的词。各级党报、省级电台、电视台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提出做城市主流媒体。都市报、晚报也提出了办城市主流媒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在都市报中颇有影响的新兴都市类报纸也在近期提出了创建主流媒体的主张。这一方面说明,当下报纸同质化竞争激烈,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完成初步积累以后,更多有着远大志向的新闻人开始了对高品质产品追求。  相似文献   

6.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7.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在成立报业集团之前,温州的报业竞争与全国其他城市大同小异,可以说得上是全国城市报业竞争的一个缩影。1992年,《温州晚报》成立,《温州晚报》总编辑黄建省介绍:在《温州都市报》出现之前,《温州晚报》由于比党报更活,在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作为信息消费产品的新闻,其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综观一座城市的日报、晚报、商报、都市报等报纸,目前已很难找出独家新闻。新闻竞争中的同质化现象和晚报如何应对同质化竞争是本文要讨论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雄  唐弦 《青年记者》2006,(6):69-70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0.
余玉 《新闻三昧》2008,(1):100-10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日益繁荣,同城报业竞争也异常强烈,且省会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当今的省会城市,就党报而言有省级和市级党报,就大众化报而言则更是品类繁多,如都市报、晚报、晨报(早报)、商报及其他各类名称报,这些报都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不能“居安不思危”了,这样同城报业竞争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就像前些年党报的老总们一见面必然要议论来自晚报的压力一样,这几年,晚报尤其是地市晚报的老总们聚到一块儿,说得最多的便是都市报的强烈冲击。 相对而言,现在地市晚报面临的这种压力和冲击,要大于当初党报面临的那种压力和冲击。因为党报和晚报毕竟分工不同,而且党报还有指令性订阅作坚强的后盾。而地市晚报与都市报就不同了:二者同属大众化报纸,都市报实际上就是换了个名称的晚报一些都市报创刊初期就曾打过“省级晚报”、党报“晚报版”之类的旗号,又有省委机关报作依托和覆盖全省的发行优势,必然要在诸多方面占据有利条…  相似文献   

12.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为与都市报争夺读者和广告客户,不少晚报纷纷改为"早出",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晚报早出,无疑是晚报面对激烈竞争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事实上,加入都市报竞争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报业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晚报与都市报的趋同.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当日新闻和阅读环境,晚报早出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其固有的传统优势.  相似文献   

14.
郑慧 《新闻世界》2008,(7):72-73
1999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城市报刊发行工作研讨会,为“都市报”下了定义: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色彩的报纸。如何贴近读者?90年代都市报在和晚报、商报、晨报等相互竞争中弥漫了比较严重的低俗化、功利化等浓重的商业气息。《华西都市报》率先以追求权威和刊登主流资讯促使了都市报的转型;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日益繁荣,同城报业竞争也异常强烈,且省会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当今的省会城市,就党报而言有省级和市级党报,就大众化报而言则更是品类繁多,如都市报、晚报、晨报(早报)、商报及其他各类  相似文献   

16.
晚报兴盛!都市报崛起!党报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面对这样的局势,各级党报纷纷调整市场定位,努力在竞争中找回自己曾经的优势地位。笔者认为,深化党报改革的“至高点”在头版,最大的难点也在头版。因为头版关乎“面子”问题,头版改革影响面大,容易遭遇阻力。但是,一旦头版的改革取得成功,就是在“至高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就有可能为党报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晚报兴盛!都市报崛起!党报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面对这样的局势,各级党报纷纷调整市场定位,努力在竞争中找回自己曾经的优势地位。笔者认为,深化党报改革的“至高点”在头版,最大的难点也在头版。因为头版关乎“面子”问题,头版改革影响面大,容易遭遇阻力。但是,一旦头版的改革取得成功,就是在“至高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就有可能为党报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陈成智 《新闻传播》2006,(12):28-29
努力让党报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让党报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党报新闻宣传能否做到“三贴近”。事实上不仅关系到看报人的多少,起到应有的宣传报道效果没有,而且关系到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在与广电媒体、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省级党报继成功创办晚报、都市报之后,又纷纷办起了与第一子报类型相同、内容相近的第二子报,如《河南日报》办《大河报》之后又办《城市早报》、《浙江日报》办《钱江晚报》之后又办《今日早报》、《新华日报》办《扬子晚报》之后又办《南京晨报》、《四川日报》办《华西都市报》之后又办《天府早报》、《云南日报》办《春城晚报》之后又办《滇池晨报》、《安徽日报》办《新安晚报》之后又办《安徽商报》、《贵州日报》办《贵州都市报》之后又办《贵州商报》等等。这些子报在省级都市报、晚报和省会城市报纸已牢牢控制当地报业市场的情况下诞生,在市场的缝隙中寻找生机,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报纸仍处于亏损状态。《大众日报》成功办《齐鲁晚报》之后,于1997年又创办《生活日报》,作为报业集团的“狙击手”,不断创新,勇于竞争,今年广告收入预计达到5000万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省报第二子报群体中的佼佼者。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此类媒体同仁关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鹏  陈翔 《新闻记者》2004,(9):24-26
1995年1月1日创刊的华西都市报,率先提出“市民生活报”定位,并进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深远地影响、推动中国报业的发展——华西都市报创造了最初的“都市报模式”,引领出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群。如今,“市民生活报”已经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办报理念和操作手法,尤其在综合类市场化日报中。但随着“市民生活报”模式的全面定型,以及竞争单向集中、片面趋同,“市民生活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显然.创新与突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最近,华西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