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二.作者生平及《水浒传》的主要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为一些本质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人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歌颂了起义的英雄。总结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中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最终的失败是由于其不彻底性。二、《水浒传》反映了中国封逼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它的忠义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反映了我国多元文化传统的影响。道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对李逵等水浒英雄自由人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而鲁智生这一人物形象又集中反映了《水浒传》的忠义观跟佛家救世精神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为我们展现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英雄世界。梁山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必然导致性取向的偏差———同性恋现象出现。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从《水浒传》人物对两性人物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其性取向,并探究其性取向偏差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英雄传奇为题材的小说,但在内容上包涵甚广,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宋元社会的世俗文化。婚姻文化作为世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其中,入赘婚姻、典身婚姻、抢劫婚姻和改嫁婚姻这四种特殊的婚姻形态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历史渊源,从侧面展现出宋元婚姻文化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是一部杰出古典小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非凡超常的英雄形象。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零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A5):19-20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是一部英雄传奇。在这个以男性英雄为主导的世界里,作者用描写男性英雄的手法和语言塑造女英雄,使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她们丧失了作为女性应有的正常美,成为了衬托男性主体的木偶。本文围绕小说中三个男性化女英雄,结合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水浒传》中审美错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元末清初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中既有写实的内容,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色彩的玄幻内容,神秘主义、宿命论和现实主义相交杂糅在这部小说中,形成了《水浒传》独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把《水浒传》中的奇幻内容描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奇幻色彩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成因以及作用,对《水浒传》进行文学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14.
武松是英雄吗?当你读了《景阳冈》一文后,你对此产生过怀疑吗?《景阳冈》一文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武松更是书中突出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景阳冈打虎则是他在故事中的亮相之举。谈到英雄,我们往往与英勇无畏、本领超强、力大无穷等字眼联系起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其撰著者颇有争议,据现在能见到的版本看,应该将其著作权归于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一般认为《水浒传》是先由施耐庵把各种梁山泊英雄的故事联缀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白话长篇小说,然后经罗贯中增损编次得以流传。《水浒传》所据之故事原型,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长篇历史小说在其成书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历史事实、市井传说、文人参与。它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虽然以正统儒家思想为主体,但这是文人参与创作之后所规范的,其故事本身仍保留有各个时代的文化痕迹。研究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成,应将他放在《水浒传》成书的过程中,分析其由市井英雄升华为庙堂烈士的历程。宋江是世俗之义与忠义思想融合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7.
陆敏  张祝平 《文教资料》2012,(29):67-69
崇祯末年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插图是对天启年间钟惺批本《水浒传》的摹刻,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这是朝代末世这一特殊刊刻背景下的产物,是对明末呼唤救世英雄这一社会心理的关照,亦是对插图者与读者共同心声的传达。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在附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施耐庵的《水浒传》。人教版《语文》在九年级上册中编选了《智取生辰纲》的基础上,又在附录中以《(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为题对《水浒传》做了简单的阅读推荐,且又编选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浩繁的古典小说中.鲁迅先生特别嘉许《红楼梦》、《水浒传》二书.认为它们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就艺术性而言.《红楼梦》后来居上.然就其通俗性来说.《水浒传》因其雅俗共赏而家喻户晓,拥有比《红搂梦》更多的读者。《水浒传》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力于“水浒英雄”们那令人兴味盎然的绰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武松演讲     
随着电视连续剧《新水浒传》在各大卫视的热播,《水浒传》中那些忠义双全的好汉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武松这位在《水浒传》中出镜率颇高的大英雄,他在景阳冈上打虎的英雄事迹也再次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不知有人想过没有,如果武松生活在一个一切向钱看、处处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那他因打虎成名之后,会有怎样的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