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1预习的必要性 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预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预习是课前自学,实质就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与学习钻研,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基本感知,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从而有准备、有思路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得生动活泼、默契有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感知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预习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后,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自主归纳知识、自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及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自主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课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其次,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最后,做好预习的检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学生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一种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预习的作用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和教学活动对主体的内化,更主要是在预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是一名从教二十年的高中教师,本文旨在陈述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供大家雅正.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质量与学生听课的效率紧密相关。通过预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高中语文预习的必要性着手,关注当前高中语文预习的现状,深入分析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重视预习习惯的渐进培养与预习任务的落实反馈,力图对高中学生的语文预习有所指导,对高中教师的预习设计有所启发,致力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我们实验教师探究的方向.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时,其主要做法有如下体会: 一、预习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上,好多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有时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预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预习课文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文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多种预习方法,并通过"预习卡"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