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花预防的中外交流促成人类消灭了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世界预防医学史和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牛痘法的中国传播与推广为中国的天花预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清时期,传播西学成为传教士中文报刊的主旋律之一,《遐迩贯珍》《中西见闻录》《中外新闻七日录》等传教士中文报刊在传播推广牛痘接种术时进行了推介英国牛痘接种国例、推广牛痘接种方法、刊登广告等行之有效的文化管理策略。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牛痘法对华传播文化管理策略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牛痘接种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在中外传染病学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正>吴泽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不仅在原始社会史、殷商史和中国通史等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出版了《中国原始社会史》(桂林文化供应社,1943版)、《中国历史简编》(重庆峨眉出版社,1945版)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上海棠棣出版社,1949版)等一系列重要的著作,为古史研究做出了  相似文献   

3.
叶毓中先生精心创作的工笔重彩《全图三国》,是三国题材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制。对于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从中国画创作艺术和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角度予以评价,而且可以从三国文化传播史的角度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4.
刘继兴  孝云 《初中生》2011,(Z4):32-33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  相似文献   

5.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1905年在北京地区创刊发行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进行的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份“学中国人口气”供中国人阅读的中文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伴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其对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朝鲜半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昭明文选》的传播史,并将《昭明文选》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传播情况进行对比,可窥斑知豹地审视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对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国内四本主流新闻传播学期刊《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1996年至今的有关网络传播效果研究的论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文本阐释。研究发现,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在研究路径上偏重于社会文化研究,但在累积实证研究成果方面尚显薄弱,仍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唐朝不仅在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史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汉字的对外传播途径及其影响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日本遣唐使对于汉字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汉字在韩国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大力推广;而在汉字能扎根于越南的文化与语言之中,主要是因为其当时处于唐朝的直接管辖之下.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是世界翻译史上除《圣经》外,译本最多的典籍之一。法国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回应其翻译召唤的国家。1842年首个《道德经》法语全译本的出版,带动了整个欧洲重新认识中国哲学家老子、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在此后的三个世纪里,《道德经》在法语语境下的传播,经历了以学术化翻译为开端、以大规模复译为发展、以跨文类衍生创作为特点的三大历史阶段,与目的语文化不断交流互动,生成了丰富的译本形态,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世界各国人民、人类各种族、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文化与文化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开展已久,但文化史教材,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而且有课时规定,在我国当代课程史上是一个首创。这不仅丰富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也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开拓性、超前性和时代性。早在1998年,为了配合高中课程改革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高中选修教材《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①(以下简称“两史”),分别供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播史上,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成功传播的典范。首先,序文文本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以及烘托出的强烈现场感,征服了第一传播场的受众;其次,作家在使用语言符号向受众提供语义信息的同时,还成功地将由物体语言符号提供的图像信息,纳入了信息源之中,构成了传播中的双重信息源,不仅有助于人文景观的形成和保护,而且提供了一个固定的传播场;再次,由文本和景观提供的双重信息源,给予接受者充分想象的空间和自由阐释的权力,《滕王阁序》接受史因此呈现出多元化解码的现象,不断出现的意义增长点,使文本与景观获得了永恒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007年版)第72页写到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时称:“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笔者查阅了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清初的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名著。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中提出并阐发了诸多极富理论创见的文论思想,然而这些文论思想在清代的传播却是一个高开低走的传播局面。金批《西厢记》的文论思想在清初影响极大,并得到李渔、毛纶等文化名人的继承和发扬。然而清代中期之后,其文论思想的传播却出现失承的态势。之所以如此,既与清代的文化政策、思想风气有关,也与清代戏曲发展的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报》、《今日中国》等是中国权威性的英语新闻报刊,是中国对外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认为这些英语新闻报刊在对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过程中呈现异化倾向。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这种策略选择倾向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典数学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先秦至西汉的数学成果,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算法体系,其成书与应用过程带有鲜明的数学文化特征.由于《九章算术》内容的实用性及算法的普适性等特,最,使其不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文化的进步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九章算术》不仅是中国古典数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且还是远东数学的源头,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一书,论述了技术在中华帝国晚期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着力于技术对性别建构所起的作用,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物质形式。从建筑、纺织与生育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并塑造了女性角色。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仅颠覆了中国妇女是传统社会父权制下牺牲品的刻板印象,而且从女性角度出发,给固有的历史分期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选的都是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唐诗不仅在我国代代流传,而且传播到国外,影响很大。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白居易的《暮江吟》。  相似文献   

18.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相似文献   

19.
在袁世凯复辟闹剧中,最令人捧腹的莫过于中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丑剧——伪版《顺天时报》,发行量只有一份,只供刚登上“中华帝国”皇帝宝座的袁世凯“御览”。  相似文献   

20.
王芸 《文教资料》2013,(31):43-45
韩非对《老子》的解读不仅在《老子》诠释史上,而且在整个中国诠释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个经典范例。韩非以“解”、“喻”两种诠释方法对《老子》进行现实性、形象性转化,将《老子》的“微妙之言”诠释得生动具体,言之有物。本文借鉴现代诠释学理论,以期深化对这一范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