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现象。方言介词是汉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杭州方言常用的介词,对杭州方言介词的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近代汉语词汇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到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环节,是形成现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源头,所以,它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关系密切,与北方方言词汇的联系尤为密切。淮北方言中就保留有大量的近代汉语词语。通过对比、通过对词义、词的用法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对此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将”在古代汉语中的主要语义及用法,通过对九江方言特征词‘将’的分析,指出方言词汇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变化的,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动物词汇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心理,更反映出区域文化的特点.运用方言学的方法,通过调查三门峡方言常见的动物词汇,与古代汉语动物词汇进行对比,并对动物性别和幼类称谓进行分析,总结出三门峡方言动物词汇的命名特点,即以动物体貌特征,生活习性,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感情色彩、心理机制命名.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作为活的语言材料,方言在古汉语词汇教学上有其重要利用价值,对于古代汉语的教学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古汉语词汇的教学和学习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6.
吴方言内部分歧显著,但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成分.吴语区学生在学习外语、古代汉语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自己方言中的语言因素.在学习英语时,应借助吴方言中存在的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舌叶音、喉音等来帮助发好英语中的这些音;在学习古汉语时,也可运用吴方言中存在的大量入声字和古语词的语音词汇优势,帮助理解和掌握古汉语中的音韵和词汇知识.总之,在学习英语和古代汉语时,吴语区的学生应尽力发挥方言对英语学习和古代汉语学习的正迁移,克服普通话的语言因素对上述语言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词汇有古近代两大层次,文章用历时溯源的方法指出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并运用比对的形式,从直接传承、意义和用法、词性、词变为构词语素、词形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并举出淮北方言中的例句加以印证,揭示了淮北方言中的古代汉语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军 《现代语文》2016,(3):32-34
方言词汇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源自方言区内部的创新,当地人自用自创而产生的。除此之外,一些方言词汇是受外来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处于港口的城市和边疆地区受外来语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亮 《文教资料》2014,(9):28-29
五河方言归属于中原官话的信蚌片,通过考释古语词“搦”与“搋”,总结语言演变过程中的继承性,从而为古语词引申义的梳理提供理据,这对五河方言的进一步研究和古代汉语词汇学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封方言词汇与古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语言的传承对开封方言的形成影响很大,开封方言词汇,有些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参照古代用例,可以为开封方言中的很多词找到源头及写它的字形.  相似文献   

11.
临潭话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今天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想通过对西北方言之一支——临潭方言中的一些词的古今变化、构词特点、文白异读等方面的考释,来说明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或者纠正误解,或者补充辞书漏收条目。  相似文献   

12.
通渭方言古词语释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方言古词语,对于语言学和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甘肃通渭方言中保留至今的部分古词语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简略的考释。  相似文献   

13.
山丹方言中有一些古语词,因时代久远,其语源不为人们熟知,书写形式也无法确定.本文通过援引韵书、辞书及有关书证,说明了一些方言语词的书写形式、历史渊源及音韵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梅县话为例,客家方言古语词的特点主要有:在词形上以单音词居多;在词义上以保留古义多,发展新义少;在历史层次上以隋唐以前的古语词为多,其次是宋代的古语词,再次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在和周边方言的关系上表现为与闽语共有的古语词最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近代文献材料,考释了九条藁城方言中的古语词,分析它们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其历史来源和发展演变线索。拟为河北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为晋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旁证,从而丰富汉语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闽南语是中国古老的语言,它的发音保留许多古音的特色,闽南语在声韵学、字义学、民俗学等多方面有非常重大的价值.从<诗经>一些语词所存在的古义至今仍被活用于日常闽南语中的实例,可证明<诗经>与闽南语有着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历史及民族的影响因素,武威方言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方言在古今演变过程中发展缓慢,大量古语词和古语音在今语中得以留存。武威方言在许多古籍著作中都留有印记。探究古词语和古语音在令语遗存,对了解地方文化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武威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四川话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四川九寨沟(原南坪县)话兼有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的特点。九寨沟县是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成分复杂。由于地理和人口构成等因素,该县汉语方言具有混合型语言的特点。本文旨在对九寨沟的部分古词语和特殊词语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粗略描写。从词源学和方言学的角度认识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了解九寨沟县的历史沿革、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