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兼论我国现阶段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方福前效率与公平问题是任何现代经济社会都面临的基本问题,从而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现代经济社会,任何一位经济学家,都要以一定的方式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本文首先讨论西方经济学关于...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和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观点可分为“重效率论”、“重公平论”和“公平与效率并重论”三类,我国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公平与效率并重”和“优化公平与效率组合”四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续)──兼论我国现阶段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方福前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争论以及由此提出的一些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帮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要讲经济效率,并且应当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更高的效率。提高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理论界对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已提出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我们发现,由于对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至今尚未形成大体一致的看法,影响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认为,当前需尽快统一认识的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收入分配公平标准在更具体层次上的分析与界定;二、关于社会主义现阶段收入分配原则的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三、关于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原因探讨与对策研究的进一步切合实际化。为此,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理论界。一、平等的标准和公平标准收入分配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标准。将二者混为一谈,或者抽象地谈平等分配或公平分配,都无助于从理论上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关键时期,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均衡尺度、效率指标和递进目标的探究便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从总量与差异度相互参照的视角讨论了义务教育均衡尺度,对国内外关于教育总量产出、均衡或差异度等指标的设立及其运用展开探讨,指出教育发展总量指标应与社会进步、学习型社会建设相适应,差异指标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从效率与公平关系、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学校效率和总体效率等方面探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率指标;从阶段与终极的关系意义上讨论了均衡目标设置的起点、递进及背后的理据。要直面梯度差异格局,确立不同起点的递进目标,构建相应的质量范型及相关测度指标体系,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再到结果公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递进性目标确立的内在理据,立足脚下着眼未来,阶段目标与终极达成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度“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内学者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继续从教育公平的内涵、原则、价值定位以及不同视角下教育公平问题的揭示与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已有研究成果对教育的公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澄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实践意义很强的一个理论问题,我国目前正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又是各种利益分化、各种矛盾凸显的时期,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正确揭示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国内学者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继续从教育公平的内涵、原则、价值定位以及不同视角下教育公平问题的揭示与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已有研究成果对教育的公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澄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关键时期,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均衡尺度、效率指标和递进目标的探究便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从总量与差异度相互参照的视角讨论了义务教育均衡尺度,对国内外关于教育总量产出、均衡或差异度等指标的设立及其运用展开探讨,指出教育发展总量指标应与社会进步、学习型社会建设相适应,差异指标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从效率与公平关系、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学校效率和总体效率等方面探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率指标;从阶段与终极的关系意义上讨论了均衡目标设置的起点、递进及背后的理据.要直面梯度差异格局,确立不同起点的递进目标,构建相应的质量范型及相关测度指标体系,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再到结果公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递进性目标确立的内在理据,立足脚下着眼未来,阶段目标与终极达成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免费的硕士生教育是否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要发挥促进社会平等的功能,必须以自身的公平为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日益提上各大高校的议事日程,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学界讨论的一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谈分配伦理     
分配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分配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能够实现经济的增长,更能够解决因贫富悬殊造成的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由忽视效率转变为效率一边倒,产生了严重寻租、垄断性收入、过高收入、非法收入等不公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一致性的观点,加快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以和谐社会理念为基础,认真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区域间收入差距、高收入阶层和寻租行为带来的收入差距等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平衡;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四项完善收入分配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并日趋严重,在概括了城市居民收入差别拉大、城乡差距加大、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灰色收入等问题之后,作者提出了加强个人收入调节税建设,给城乡劳动者提供同等机会,改进公职人员工资制度,加强低收入阶层保障、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法规等五项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5.
晋城市在"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呈平稳增长态势、民生继续得到改善。但在农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农村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本文依据"十一五"时期晋城市统计部门有关辖区内各县、区农村居民收入的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各县域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县域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为晋城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原因是国内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等存在不合理的因素。中国要缩小收入差距,应明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的产权基础--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则公平、机会平等、效率优先是一种权利对等意义上的起点公平的公平效率观,它的产权基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排他性所有权的制度安排。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是一种权利对等意义的结果公平的公平效率观,它的产权基础也是排他性的所有权。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资料占有意义上的公平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意义上的公平是权利平等意义上的公平效率观,它的产权基础是所有权缺乏排他性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权利对等意义上的起点公平和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结果公平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2000—2008年我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和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2)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育、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进入到一个内生化的良好发展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以逐渐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如何努力缩小不同群体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山西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出发,通过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不同群体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ideas of social equity in the liberal Anglo-American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s and seeks potential hybridisations. Through a conceptual examination of scholarly works, this study identifies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social equity between the two political cultures. A common conceptual bridge, deriving from the comparison and hybridisation, is further developed for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equity and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the two cultures. The common bridge consists of four constitutes of social equity: political and civil equality, social and economic equality,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equality of potential and freedom to achieve, the last of which is new hybridity of the two political culture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hybridity – equality of potential and freedom to achieve – is enlightening to the discussion of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social equity across contex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