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婷 《阅读》2008,(11):22-24
同学们,人物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虽然它在作文中占的分量不重,但如果写得好,不仅会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烘托主题思想。人物外貌描写可有讲究了:  相似文献   

2.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管晓成 《阅读》2007,(10):22-23
我们一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经常这样写道:"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起来感觉蛮生动的,可是细细一品味,发现符合这样描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校园里到处都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特别、有个性呢?  相似文献   

4.
徐继立 《阅读》2013,(26):20-21
翻开我们的课文,你会发现描写人物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妙笔生花,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阅读时,我们应该多方面入手,深入课文,品读课文,去感悟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透过外貌刻画析形象。"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比如《卧薪尝胆》一  相似文献   

5.
刘艳斌 《阅读》2015,(14):22-23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只见过一面,其行为举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深刻。一、描写行动,让人物“站”起来作家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的确,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动作最能反映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所以同学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具体,才能写“活”人物。例如:爷爷拾起我随手扔掉的饼干包  相似文献   

6.
宋国华 《阅读》2009,(6):22-23
同学们,写记叙文少不了写人物,写人物就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7.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8.
周飞 《阅读》2023,(35):38-43
<正>“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对,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吴承恩仅用36个字,就让猪八戒的形象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魅力!外貌描写,主要描写人的长相、服饰、身材、姿态。好的外貌描写,不仅是人物的画像,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生活经历等。外貌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门道。  相似文献   

9.
写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和精神;外貌写得酷似固不容易,而精神写得活起来,传神之笔更加见功夫。有时候,短短一句话,写得恰到好处,真正表现了一个人的气度和本色,令读者永志不忘,那又是功夫更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10.
朱秀玲 《阅读》2013,(4):22-23
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生动的语言,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穿着打扮,神情姿态等。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好的外貌描写能为读者理解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金色的鱼钩》,作者描写了老班长的肖像:“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读后  相似文献   

12.
吴应海 《阅读》2014,(39):18-20
<正>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就像一面镜子,能最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心理描写就是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对人物内心的这种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把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此来凸现人物性格,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14.
毕传高 《阅读》2012,(12):22-23
文章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一大法宝!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描写方法。喃喃独白,凸显心事 语言描写第一式——独白式,即将人物的心事以自言自语的形式融入文章之中,达到心理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5.
徐继立 《阅读》2014,(12):22-23
世界上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用文字去生动传神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以自白表现人物心理。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我们把人物直通内心世界的自言自语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郭学萍 《阅读》2009,(9):24-25
人物的外貌不外乎四个方面:天生的长相、经历在面部留下的印记、习惯性的衣着打扮、个性化的表情神色。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在《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一文中,有两处外貌描写:“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相似文献   

17.
孙晓山 《阅读》2014,(12):20-21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好多人物,如忍辱负重的勾践、励志勤学的徐悲鸿、为民造福的普罗米修斯……那么,怎么来读懂文中的人物呢?观其貌在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里,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18.
徐继立 《阅读》2015,(11):21-23
老舍先生说得好:"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是啊!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要去捕捉人物动作的精彩瞬间,细致、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凸显人物的神韵。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人物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行为举止,一步一步像放电影一样用"慢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对人物的描摹就具体可感了,其性情特点也就鲜明突出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圆形形象需要圆形描写的方法。圆形描写的角度主要有第一人称感受印象的角度,作品中人物观察感受的角度,作者站在作品中人物主场上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历史著作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在来源上主要有固有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合理推想三种途径;史学家将历史人物的语言勾画、呈现出来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勾画、重建真实可信的人物语言并非易事,它对史学家有特别的要求;同时应当注意到,同样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在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中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