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傣族先民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和动物、植物,甚至一切无生物都有灵魂。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部分地区对原始宗教的信仰仍然有所保留,一些地区开始渐渐转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双版纳傣语念词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初探,并以萨丕尔语言文化观为理论背景,旨在阐释西双版纳傣语念词中所反映的民族认知、信仰习俗。  相似文献   

2.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全民信奉的宗教,它自传入该地区并逐渐占居统治地位后,至今仍然兴盛不衰。长期以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对整个西双版纳地区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云南民族教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宗教形态相当复杂,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从远古遗存下来的原始宗教,亦有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的人为宗教,还有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在云南省的几十个民族中有19个民族近300万人分别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均占全省总人口的8%,尤其是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基本上全民信仰巴利语系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并由此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4.
公元1473年,上座部佛教始由缅甸景栋传入耿马,是临沧地区最早区别于民间信仰的宗教。1624年及清雍正年间,汉传佛教和道教始传入凤庆。明代时期,云县即有回族群众。同时有清真寺,1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在回民中较为盛行。1905年,及其后20年问,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基督教(新教)传入全区。临沧地区有了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现阶段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运用宗教社会学原理,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为例,选择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和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新的形势下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种宗教文化传入异地之后,都将经过一定的变革与适应才能在异地生根、发展。佛教、基督教产生之后,都经历了走出本土在异域传播发展的道路。它们为了能在异地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入之地的文化进行了吸收与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创始之初的原始佛教与原始基督教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但同时二者也保持了这两种宗教的本质。佛教、基督教在异域传播展示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宗教必要经受的变革与适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怎么样?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在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道教是我国土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考察民族传统节日,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社会状况、文化心理、风土人情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关系等等。从芒景村布朗族的桑刊、茶祖节,发现从节日的习俗、仪式以及形式等方面反映出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有机融合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思茅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茶故乡。与普洱茶有关系的佛教,在思茅有:汉传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滇西北迪庆及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佛教修炼“禅定”时,以茶助兴,以茶敬佛祖,僧人受戒前后均饮用“受戒茶”。这些诸多佛事活动都离不开普洱茶。通过茶最终表达出佛家“明心见性”的道德现。  相似文献   

10.
佛教是佛陀创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经》之类的经典,自称大乘,贬传统佛教为小乘。大乘佛教的两大派是中观派和瑜珈行派。中观派的鼻祖是龙树,瑜珈行派的创始人是弥勒。大乘佛教是中国、日本佛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作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其教义具有强烈的一神论特征,与其他宗教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天主教进入中国,与佛教直接接触。开始天主教采取与佛教表面认同的策略,后来采取与儒学认同,同佛教对立的方针,最终导致天主教与佛教之间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天主教和以株宏为代表的佛教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的结果让双方势同水火。其中,天主教的态度是应该检讨的,他们对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的理解是肤浅的,也过高估计了人们对天主教的容忍和接受程度,最后导致了教案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2.
傣族地区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要打造有特色,高品质的旅游业,南传上座部佛教旅游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策划的内容。立足于建设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大背景下,从宗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在转型中,傣族地区佛教旅游的现状,并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三《思想政治》全一册课本第 12 5页第二段说 :“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从国外传入的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中国土生土长的有道教 ,合称为我国的五大宗教。”由于课本在这里没有说明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其实就是新教 ,因此不少学生认为天主教是同基督教相对立的两个不同教派 ,造成不少混乱。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混乱 ,使学生对基督教的两个派别有一比较全面的认识 ,下面从两者的异同点入手进行比较。天主教、新教同属基督教 ,两教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天主教和新教都把耶稣列在“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里的第二位 ;都…  相似文献   

14.
傣族稻作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百越后裔的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中除了有大量的原始宗教因素存在外,也包含着许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二者能互容共生,从而表现出傣族宗教信仰的二元化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位于临沧市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境内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等多元教派,全县共有寺观教堂153所。其中,基督教涉及到全县的8个乡(镇),即:勐懂镇,勐角乡,班洪乡,勐来乡,糯良乡,单甲乡,勐省镇,岩帅镇,25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120个村民小组,基督教堂74所。有信教群众12000余人,其中有佤族,拉祜族、汉族、傣族、彝族等。笔者对佤族基督教仪式音乐进行考察,正是以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在汉代最初传入中国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径,而是存在南传和北传两大系统,其中南传系统又存在东南海上传入和西南陆路传入两条路线。两大系统在传播载体、传播者身份和传播者对佛教的态度等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导致佛教在南北两地的传播效果不同,最后形成了佛教传入中国只存在西域唯一路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佛陀刨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  相似文献   

18.
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22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除当地各民族不同形式的原始宗教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都有广泛传播,宗教的种类较多,但它们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丽江各种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而且与当地文化接触整合,这是丽江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丽江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因此,既要继承丽江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历史传统,又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目前,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的教徒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民族宗教如印度教、犹太教、神道教(日本)、道教等。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初(我国东汉初年),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拿撒勒人耶酥在30岁时创立,首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而后到达欧  相似文献   

20.
世俗化指宗教面临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