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仙传》是释道合流的产物。中土文学对佛典散韵结合形式的模仿并非始于唐代之变文,应言《列仙传》首肇其端。我们试从佛道二教渊源、《列仙传》内容、结构体制与佛经的种种微妙关系角度阐释佛经对《列仙传》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2.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列仙传》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之后到安帝元初之前的三四十年间,魏晋间被附会于刘向名下。其今本与东汉王逸、应劭等所称引《列仙传》内容有所差异,但就仙人主要事迹而言,保存了东汉时的基本内容,而与《隋志》著录的《列仙传》鬷续本没有关系。《列仙传》受齐文化影响,在仙道思想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平民色彩,在古代小说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仙传》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中国古代很多典籍类似,《列仙传》这类著作是在一个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前人所见东汉中期以前的《列仙传》较之今本有较大的不同,而今本《列仙传》的基本定型最早不能早于顺帝永和五年(140年),至迟可在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而在以后的传播中,此书在某些条目上还屡有增饰。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第一部神仙传记,《列仙传》较为鲜明地体现了早期神仙思想的特点。从《列仙传》所记群仙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物;从形貌上来看,大多与常人相差无几,只有少数稍显怪异;从其升仙途径来看,主要是靠服食、导引行气等个人修炼的方法而得道成仙;从叙事模式来看,人仙之间的关系也显得较为密切,而较少隔阂。与上古时期带有贵族化倾向的神仙信仰相比,汉代的神仙思想已经带有较为浓厚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第一部神仙传记,《列仙传》较为鲜明地体现了早期神仙思想的特点。从《列仙传》所记群仙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物;从形貌上来看,大多与常人相差无几,只有少数稍显怪异;从其升仙途径来看,主要是靠服食、导引行气等个人修炼的方法而得道成仙;从叙事模式来看,人仙之间的关系也显得较为密切,而较少隔阂。与上古时期带有贵族化倾向的神仙信仰相比,汉代的神仙思想已经带有较为浓厚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8.
神仙形象源于上古,到秦汉时期神仙思想深入人心,不过神仙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列仙传》针对长期以来有关神仙思想的疑问进行了解答,尝试构建神仙理论.尽管《列仙传》的神学理论简单、粗略且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它为后人完善神仙理论奠定了基础.这种尝试意义很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列仙传》、《神仙传》出于宣扬“神仙实有”的宗教目的,从传记开头、到传文主体、再到最后结局,都有意仿效严谨的《史记》列传体例;而其时间观念的“错乱”、大胆的假托与虚构等,则是受到了《庄子》寓言笔法的影响。二者的结合,开创了早期道教仙传的基本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赞文或者说颂赞在古代文学史上由来已久,较为熟知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独特运用的"太史公曰"的评论性赞文。文人对先贤之鸿鹄巨作进行品评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项传统,由此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品评文学。《列仙传》作为一部重要的道教辅释小说,在道教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六朝时期,文人们对之欣赏的较多,对其文本的赞文或诗评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形成。文章试图简要分析《列仙传》今本的赞文,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