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一定的形象和意境,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缘文驰想”,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中,驰骋想象,当视角接触到语言文字时,首  相似文献   

2.
所谓空白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将空白艺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在内容上、心理上、环节上、习题上留下暂时性“空白”,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进行积极地“再创造”,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留白”,作为中国画创作艺术手法,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赋予作品无穷的魅力,给鉴赏者留出了想象的一片蓝天,为艺术鉴赏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演绎,去“补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当运用“留白”手法,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是作者个性、才华、情感以及思想的结晶,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阅读教学中恰当引入“模糊”概念,探索模糊教学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阐述了实施模糊教学的客观基础,主观条件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没有完美的艺术构思,也就不可能产生完美的文学作品。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是饱含着丰富的想象。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大家——李白,在他的诗歌构思中正是充分发挥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想象,可以说是学艺术家赖以存在的本领.是学艺术得以产生的条件。学创作离不开想象。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艺术创造力就是想象力,它根植于生活,伴随着情感、想象将生晤再创造,使情感升华。只有在想象中,才有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想象世界。在阅读和写作中都鼓励展开想象和幻想,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蔚蓝的王国》这个单元选取的都是名家名作,字里行间争奇斗艳般地跃动着“奇思妙想”。作品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着寄托着美好憧憬的丰富想象。《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首散文诗,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描绘了梦境中平静的大海,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情怀。  相似文献   

8.
徐正荣 《江西教育》2011,(24):54-55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强烈的直观性,这就为形象的再“塑造”提供了可能.文学作品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与生活的比照中、在合理的想象中、在问题的探究中和在语言的品味中“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教学中做了许多思考和尝试,指导学生在看、摸、动中想,在“体验”中发现,启发学生在学会中会学,在图形中想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试图达到“鱼”“渔”双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空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绘画,但也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可以回味思索的“艺术空白”,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思维。因此,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维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2.
感情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以情感染。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总是把他浓烈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3.
英国有人曾说:“英国人最丰富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煤炭,而是英国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是通过艺术激发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艺术想象在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事实证明,西方艺术教育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并诞生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家,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与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过程方法”中明确指出:“倡导完整…  相似文献   

14.
教学“布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是指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可 《广西教育》2013,(34):95-95
留白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中国画中运用得比较多,在音乐中也常常用到,指创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留出“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常常展现出一种“虚灵”的“空间感”,使艺术作品形神俱备,有虚有实,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留空白艺术在文学作品、艺术雕塑、服装设计等方面运用得比较广泛,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好,也能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留空白,就是有些内容教师不要讲,而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猜测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所谓“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里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来之笔”。比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林黛玉神伤绝世时的语言,“宝玉!宝玉!你好……”就是作家巧妙利用“空白”艺术的范例。语文教材中不少文学作品也有类似的艺术“空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训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形成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季锦燮 《学语文》2003,(1):37-38
一、文本激发想象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偏重于对语言符号的肢解,则使文章的分析流于肤浅、呆板、枯燥无味。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人或事(内容),都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簇心理体验”。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味贯穿于全文的心理体验和深刻  相似文献   

20.
刘慧 《青海教育》2004,(1):62-62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