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283-283
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又称光极,它是将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和换能器功能的固定化试剂传感膜安装在光导纤维上,作为传感器探头,它能选择性地对多种离子和化合物进行识别,并转化为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和反射光等光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地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是分析化学在80年代的一项重大发展。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小至微米级的光纤探头,可以避免电磁的干扰,并能在高温,高压及强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下使用,还能通过光纤维进行遥测、检测限可达ppb以下  相似文献   

2.
超构材料是由周期性排列的微纳基元结构组成的人工材料,其基元结构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超构材料的特殊光学性质不仅仅源于其材料本身,还可以通过调控其形状、尺寸、方向以及排列方式等自由度,实现操纵电磁波的功能.可以被用于制造理想透镜(超级透镜),该透镜允许光学成像的分辨率低于衍射极限.通过阻挡、吸收、增强或弯曲光线,超构材料能够实现传统材料所不能提供的光学功能,其潜在应用多种多样,包括滤光片、医疗设备、远程航空应用、传感器检测和基础设施监控、智能太阳能管理、天线罩、高增益天线的透镜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了大视场二维激光扫描系统。扫描系统以多面体转镜作为扫描器,F-θ透镜作聚焦系统。F-θ透镜不同于普通的光学透镜,通常用于激光扫描系统,将激光束聚焦,利用其线性扫描特性实现线性扫描,系统的扫描特性主要决定于F-θ透镜的聚焦特性。所设计的F-θ透镜系统实现了X方向356mm视场的扫描,分辨率达到35微米,y方向通过滚珠丝杠实现无限长度扫描。用CODEV进行了光学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的聚焦特性在整视场达到了衍射极限并满足系统要求。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对光学聚焦系统进行了检测,在不同视场下的聚焦光斑直径都约为30μm,与光学系统理论设计参数基本吻合,而且符合F-θ特性,达到了预期性能。  相似文献   

4.
韩翔 《大众科技》2008,(12):74-76
光折变空间孤子研究是现今非线性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详细描述了自陷光束和空间孤子的形成和特性,介绍了光折变空间孤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借用数学表述,建立理论模型切入研究,并详细展示了光折变空间孤子的相互作用、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风  程志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86-286,288
对四分之一圆柱体玻璃棱镜的透射光光斑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得出了透镜的焦距公式和凹面镜的焦距公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隔离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并通过光学隔离器在实验中关于光学信息应用的例子,得出把隔离器置于半导体输出光后的光学实验系统是稳定的,并通过测量得到可靠的数据,在试验中使用的光隔离器大多是1550 nm的波长,造价较低,适合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具有光学性能、高热导性能、力学性能和室温铁磁效应等性能。石墨烯材料的发展使得传感器的发展如虎添翼。很多优质传感器的诞生也使生活和生产变得更加智能。本文基于石墨烯材料论述了石墨烯柔性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光的散射     
陈红 《科教文汇》2007,(4X):197-197
在光学一章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看到太阳是红色的,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是光的衍射现象,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9.
《道藏》中关于光形影之间的关系、平面镜组合成像、双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几何光学现象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物理学史料价值。文章对之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探讨其科学内涵,以期丰富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内容。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     
美科学家发明液体纤芯波导管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制出以液体为纤芯的光波导管,使光可以定向无损地穿过芯片上的液体。这一光学传感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造检测单分子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根据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电子工程副教授霍革·施密特等人的设计,可以用工业上生产电脑芯片的标准硅的制作工艺来生产这种波导管,他们已经制出了可在注入液体或者气体后使用的空心波导管。在传统光纤中,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高,利用全反射原理,我们可很轻易的使用光纤来改变光的行…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针对光学电流传感器在专利技术中的发展,梳理了光学电流传感器专利技术的分布和重要专利申请人,提出我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该技术领域专利技术较薄弱的观点,在光学电流传感器技术领域起到指引行业技术研发方向、引导行业重视专利保护和布局重要专利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光学电流互感器(OCT)是将待测电流参数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对非线性光学中光限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非线性吸收、非线性散射、非线性折射、非线性反射等光限幅机理,利用这些效用可以用来制作光限幅器.  相似文献   

13.
唐铭 《科学中国》2007,(5):25-26
如果没有光,世界将一片漆黑.我们的一切活动将无法进行。可见.光源和照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工光已经成了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照明这一基本功用外.还对点缀城市景观、繁荣地区商业和促进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假彩色编码处理通常都采用所谓4-f系统,即傅里叶光学变换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利用反射式滤波的光学处理系统,与典型方法比较,其主要优点是在系统中只需一块傅里叶透镜,使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特点。本文给出了对x光牙片用这新方法进行处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无衍射光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一定范围内横向强度分布保持不变的单色光场。一些英型的无衍射光也具有轨道角动量。本文讨论了无衍射光族的全部四种基本无衍射光,即平面光,贝塞尔光,马提厄光和抛物光。分析了无衍射光的轨道角动量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邹芳  刘丽 《科技广场》2010,(6):102-105
本文简述了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测量温度、应力等物理量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光纤Bragg光栅在医疗、航空、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瞬态光学的理论与技术为方向,开展超短光脉冲产生、放大、压缩机理与技术研究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快过程研究,开展瞬态光学技术测试设备研制及在科研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近期研究重点是:超短脉冲产生、放大、压缩、测量的新原理新技术,全固体激光技术及半导体激光和光纤激光技术;红外、紫外及X-Ray皮秒、飞秒测量技术,变象管技术,非线性技术,高速激光全息计量技术(PS,FS);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快过程研究,光合作用机理,半导体材料及各种光功能材料的非线…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4,(11):27
一种用中子来代替光进行影像放大的显微镜原型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中子研究中心成功进行了演示实验。无论是从成像效果还是操作工序来看,中子显微镜将比光学显微镜、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都更具有优势。这台中子显微镜是由加州圣卡洛斯技术公司设计并研制的。研究人员演示了其成像过程,首先将一束强中子流射在样本上,中子流穿透样本后会击中100个连排的铝金属片,这些铝片起到了聚焦透镜的作用,可将中子流反射到各个方向,投射到一个探测器上,从而形成影像。研究人员表示,从理论上讲,中子显微镜的成像效果会比光学显微镜更好,因为中子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LED无法实现直下式背光产品的超薄化设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设计原理:在传统LED表面增加大出光角的透镜,经过二次光学处理,增大LED的出光角度,从而改变传统直下式LED背光受制于出光角影响,产品不美观、功耗高的技术缺陷,很好地解决了无法实现节能超薄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4):347-351
1.采用单个全息透镜的光学变换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物理研究所该成果提出并建立了采用单个全息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实现任意线性变换的理论与实验体系,研究成功了高序光学变换,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采用单个全息透镜进行任意给定线性变换的理论,给出了实现变换所需的理论方程和条件,并通过几个低序(16序以下)变换的实验研究,对此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成功高难度的高序光学变换。(2)解决了从低序光学变换到高序光学变换遇到的许多难题,提出了低序和高序光学变换均适用的五平面变换系统,给出了求解确定全息透镜复振幅分布的巨大方程组的简便矩阵运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