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水油气资源全球储量丰富,已成为世界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深水油气领域的"开发热",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地质评价,地球物理普查仅限于南海北部地区,而且勘探开采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科技问题。本文对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主要科技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查始终未有重大发现。2012—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资助下,对南方古生界油气形成富集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在对武陵山复杂构造带主要残留向斜油气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成藏主要参数的对比,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优选了安场向斜有利区。该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一套深水陆棚相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二叠系栖霞组和志留系石牛栏组见大量油苗显示,裂缝和岩溶发育,具有常规油气成藏条件;奥陶系宝塔组紧邻上覆烃源岩层,且裂缝发育,具备上生下储的成藏条件。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方法,在向斜西翼部署实施了安页1井,在栖霞组、石牛栏组、五峰-龙马溪组及宝塔组均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和突破。该项成果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大力勘探和开发,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海洋工程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不仅会堵塞海底运输管道,而且有可能导致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灾害。水合物的分解会使海底地层产生超孔隙压力,导致海底地层结构强度破坏,引发气体泄漏、海底滑塌等工程事故,加大深水工程的灾害风险。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气泡可能是BP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的直接原因,水合物的出现也致使BP公司利用"控油钢筋水泥罩"封堵漏油井口的方案失效。鉴于此,在勘探开发我国南海常规深水油气资源时,需要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勘探,开展水合物风险控制研究并监控和建立水合物风险的预测技术和预警系统;从而稳步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替代能源的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二敬 《金秋科苑》2012,(11):90-97
石油与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矿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6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工作者积极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作出贡献。 一 地质先驱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油气勘查工作的目的是查明油气资源在地下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寻找与评价油气远景区及富集带,发现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提供开发基地。油气勘查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化的综合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油气勘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部署,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油气地质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5)
三角洲发育的成因主要在于当地地形构造所致,例如沁阳,其斜坡导致三角洲发育类型丰富。根据有关三角洲的成因研究,发现沉积体的储蓄优势越明显,其形成三角洲的地型发育越具备自身的特点。根据油气勘探研究的结果,河口相中油层最为明显,其水下分流丰富,同时主要为水层,油和水同在一层中;虽然曲流河的三角洲砂体层孔隙发育良好,但是较为薄,和辫状河对比,曲流河的三角洲更难储存油气。本文主要对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底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其中对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对三角洲盆底油气沉积和成藏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18):6-7
<正>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水下生产系统投用9月14日,随着位于我国南海莺歌海的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开发项目投入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打造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是挺进深海油气开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此前,我国水下生产系统依赖进口,设备应用面临采办周期长、采购价格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由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康玉柱主持实施,系统开展了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研究,探讨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成生发展的机理,揭示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项目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理论,另一方面在评价优选的一级区内发现5个大油气田、10多个油气田,对油气地质理论研究和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赶来中国"找石油"。数年过去,他们在中国复杂的地质环境面前一无所获,并反手给中国扣上了一个"贫油国"的帽子。直到1956年,李四光等人以地质认识为指导,在松辽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其规模之大震惊世界。其后,经历一代代地质人不懈努力,中国从松辽、渤海湾、四川、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等盆地以及南海海域等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
尹书岑 《内江科技》2015,(3):86-87,85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G892区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作为胜利油田的主要的钻探目的层段,以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给油气发现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运用构造、沉积、地层层序等知识,结合G892区块内钻井岩屑、岩心等资料,对本区该套油藏地质进行浅析,发现其具有"层薄量多"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地质录井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提高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11.
深水扇系统是我国地学界和油气勘探活动尚未涉足的新领域。本文阐述了深水扇系统勘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对珠江口盆地珠Ⅱ凹陷潜在的深水扇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陆上常规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世界各大油气公司也在不断探求更新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求在深水和超深水领域有更多的油气发现。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极强的保温性能和极低的热导率,这些性能使得这种材料在海洋石油管道工程领域有着极其潜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气凝胶管道系统的性能特点,以及国内外对于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介绍了用于海洋石油管道工程的两种气凝胶产品的性能特点和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年孜孜不倦的研究,黄维平如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深水立管力学与涡激振动两个领域,在已经获得的31项发明专利中,有近2/3是这两个领域的创新成果。他把这些归功于这个时代——深水油气开发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创新的灵感来自于深水油气开发,创新的成果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及其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14.
姜华  王建波  李永刚  刘喜玲 《内江科技》2006,(1):156-156,160
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的方向和主要的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作为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含油气盆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且以往勘探多限于盆地周缘(南缘)地区,故武威盆地内部勘探程度较低,给该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带来了难度。本文从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入手,以盆地评价为重点,针对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主要对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评价、储集条件等油气地质、地化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评价区沉积岩厚度较小,故采用成因法中的数字化积分法和氯仿沥青"A"法对油气资源进行远景评价。通过资源量的计算,表明武威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短波     
正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油气发现近日,我国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对海上油气田稳产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渤中13-2发现的主体区属于太古界潜山构造,勘探难度大。围绕太古界潜山有没有优质储层和能不能形成油气藏两大难题,中国海油勘探人员通过地质认识创新,提出新的成藏模式认识,成功发现了大型轻质、优质油藏——渤中13-2油气田。为实现储量高效转化,中国海油创新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利用现有油田设施快速推动井区建产,探井直接转为生产井进行试采,降低了钻井费用,又增加了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13):108-109
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今日在中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海洋油气勘探的水域越来越深,深水钻井难度也越来越大。深水钻井存在着气体水合物、钻井液比重安全窗口窄、钻井液低温流变性难控制、大井眼携砂困难等特点,常规钻井液已经不能满足深水钻井工程,需要研制出与深水相配套的钻井液。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的成功应用,表明HEM钻井液体系适合于深水钻井工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油气勘探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增储上产压力大,松辽盆地作为东北地区的主力探区,探明率持续升高,难以实现“储采平衡”,迫切需要扩大油气勘探新区和增加资源量。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组织实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部署并实施“索伦-林西地区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1302108019-2)。索伦-林西地区为油气勘查处女地,地质地貌条件极为复杂,确定盆地范围,查明地层展布,特别是火山岩覆盖层下的地层展布与含油气性,面临极大挑战。该项目在地质调查程度低的松辽盆地西部外围和大兴安岭周缘地区,以中生界、上古生界为调查重点,开辟油气调查新区,探索油气调查新层系和新领域,查明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远景;选择重点地区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井(参数井)工程,揭示盆地地下结构、获取油气地质参数,力争取得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20.
石油地质实验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已被上百年的勘探史所证实。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是开展石油地质实验分析的必备工具,是表征石油地质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标志,是提高和发展石油地质实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石油地质实验仪器装备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保障。因此,石油地质实验是油气勘探开发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