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效。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而育人理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思政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专业教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立德树人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研究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入手,培育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效。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而育人理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思政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专业教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立德树人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研究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入手,培育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加强课程思政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思想品德高尚、职业精神良好、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了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实践研究,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试验课程为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挖掘该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路径和机制,并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教学为例进行课程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王燕  周旭  王峰 《科教文汇》2021,(10):86-87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在各学科、各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课程德育的实效性。该文以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力求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8)
高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一道协同育人,旨在培养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怀揣中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肩负重担,面对时代的需求,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角色等多方进行探索,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进而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6.
秦思  刘秀霞 《科教文汇》2024,(4):138-14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使舞蹈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频共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协同共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该文以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舞蹈课程重大意义为逻辑起点,纵向挖掘舞蹈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的契合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不断提升舞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来构建协同育人课堂,设计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以"基因式"融入课程,使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6)
结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分析为什么要在数学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并对如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9.
朱思吟 《知识窗》2024,(1):15-17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利用课程思政助力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索课程思政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文章阐述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并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渠道,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高效协同.从课程思政视角论证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指出了课程思政是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剖析了高校在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短板,从个人、高校、外部环境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艺娟 《科教文汇》2023,(21):124-126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新能源技术人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教师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该文提出专业课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探寻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的实施途径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轨道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做到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一道协同育人,培养国家非常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努力顶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相似文献   

13.
张丽芳 《科教文汇》2023,(11):138-141
在“大思政课”格局下,文章针对医学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思政课与专业课互融互促建设的指导原则,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出发,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融互促的设计与实践,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促进医学教育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环境类专业课程是高校开展隐性思政育人工作的天然载体。该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环境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笔者提出,实现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思政网络资料库的建设,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并提出专业任课教师在"言传"的同时更要重视"身教"。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奔赴湖北一线的抗疫护士们用生命诠释着护理职业精神。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传承抗疫精神,需要深入认识到护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探索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健全护理课程思政的组织机制,协同育人,构建护理课程思政的育人圈层,分门别类地挖掘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因生施教,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坚持思创融合,创新疫情防控期间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6.
打造“智能制造”课程思政领航团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行动。学院党政协同,以学术沙龙活动作为切入口,构建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团队,在教师提升育德能力和增强育德意识的过程中,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育人活力,引导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产学合作教研为例,教学设计结合水电站发展特点及建设管理,挖掘“担当型”思政素材库,夯实课程教学新基建建设;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和团队导向学习法组织实施,丰富“盐融型”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推动育人成效长效性提升。在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中,总结了水工专业青年教师双育人能力的赋能提升路径。研究旨在扎实推进该课程专业与思政双育人效果的提质增效,进而为新工科背景下水工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打造“智能制造”课程思政领航团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行动。学院党政协同,以学术沙龙活动作为切入口,构建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团队,在教师提升育德能力和增强育德意识的过程中,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育人活力,引导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公布,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既是一种深化,又是一种考验。一体化建设巧用“大思政课”,促使育人内容、育人场域、育人主体协同发展,契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大思政课”通过搭建教学资源大平台、构建师资队伍大体系、创新思政大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工作大格局的方式,完善大中小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教师队伍培训、实践研学基地等,增强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衔接性,提高思政课的是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