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中,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必然会产生私有制,必然产生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异化,导致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工业对社会的这一影响直接加剧了社会矛盾,凸显了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对此,马克思基于工业社会发展的实际,做了极其深刻的分析.马克思以技术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微观分析,同样也是构成其内在矛盾的重要方面,甚至对于理解其内在矛盾的实质来说,具有更清晰、更具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蘋一  车恩利  王华 《文教资料》2008,23(17):79-80
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始于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他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等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将马克思历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在斗争策略上,反对暴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青年卢卡奇在批判庸俗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回应匈牙利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新要求,提出了自己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其历史唯物主义观体现为三个核心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武器、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催生历史唯物主义功能新变化.青年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观既包含契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思想实质,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域的合理之处,又存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股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其关于剥削是否正义的争论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也造成了极大混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伍德一派主张马克思反对正义,肯定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而胡萨米一派则认为马克思赞成正义,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二者争论的实质在于没有理解马克思评价社会历史的两个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兰洋 《教学与研究》2021,(10):47-55
马克思与斯密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钥匙.在一定意义上,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的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打破"近斯密性",进而透视古典经济学之内在矛盾的过程.在《形态》中,马克思以一种接近斯密的方式明确论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进程,形成了他思考资本主义起源和本质的第一个理论范式.而在《哲学的贫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逐步揭示了资本的形式结构化特征,最终摆脱了斯密的"商业化"理论的窠臼.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从一般意义上的分工逻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拓展,而是在马克思理解了资本主义的特殊性质之后所生成的真实的历史视域.只有在完成这一转换后,马克思才真正洞察到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假象化"本质和古典经济学的目的 论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技术研究者的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在于讨论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中技术和科学的地位与作用.文中强调了技术与经济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同时驳斥了将马克思当作技术决定论者的粗浅观点.马克思把技术看做人类和外部物质世界之间的媒介.通过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分,指出机器生产的出现和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意义.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品部门的特殊作用和资本主义趋向大规模生产的必然性,以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人们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片面地理解为总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忽略了个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片面的理解不仅误导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而且误导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使人们对个体生产力、个性、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不全面、深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安排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察的视角发生不同的转换。青年时期,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是现代启蒙理性的信奉者。随着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和接触工人运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带来的普遍异化现象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和深刻的反思。面对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重新设计通向未来理想社会的道路,形成了超越启蒙理性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的深刻的剖析,始终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一切问题的指南。《资本论》不仅对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而且对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有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状况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也必须看到,从《资本论》问世到现在经历了100多年,特别是战后的四五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正确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现状和问题,有必要对我们过去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的传统理解进行再认识,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农业问题的理论进行再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 学习商品和货币一章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商品的分析开始,这是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天才的具体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的。商品生产虽然在历史上先于资本主义生产,但是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才具有了统治的、普遍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阶段。人们为了要发现自然界或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从研究该领域内大量重复着的、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着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中  相似文献   

13.
激进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教学与研究》2007,47(3):57-6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区别于以往所有的经济体系的根本特点在于:首先,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其次,劳动力作为商品自由买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作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激进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一套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不但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形式、技术选择等微观行为的理解,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失业、萧条等宏观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注重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哈贝马斯面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认为只要运用交往行动理论,就可以获得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交往方式,拯救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弊病,重建社会的和谐统一。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的论述,从唯物史观出发来理解交往,对我们今天认识全球化、认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分析和预测始终贯彻着扬弃的观点,即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对于扬弃的含义应该从哲学意义而不应从普通意义上理解。用马克思的扬弃观透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会发现当代资本主义自我扬弃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消极扬弃过程,其发展趋势是接近而不是远离社会主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并没有失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技术作为生产力水平的标志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被资本家作为资本用来追求剩余价值,反而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矛盾.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上占统治地位和拥有绝大部分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技术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马克思关于技术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认为只有确立共产主义良好规范,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社会和谐的动力,而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又必须实现技术的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塔克-伍德”命题的提出引发了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长久争论。这一争论主要涉及四个主题:马克思对正义的看法,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依据,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观点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许多误解。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探求“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真实原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与正义”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早期鲍德里亚那里,符号构成了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这体现在他的《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存在的两方面严重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没有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效果,相反是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二是认为只有以符号作为批判的基础才能达到批判的效果。但他的符号批判理论正由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误读而与资本主义达成了共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理解资本主义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理论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资本概念的外延在扩大,原来的经济学特殊概念适用于哲学、人类学、民族学、教育学等更多领域,资本适用范围的扩大,并没有消解资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解读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提出从异化劳动得出私有财产这一结论的含义、原因和意义。一些人对于这一结论感到迷惑不解。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为解剖资本主义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重要范畴。私有财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考察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就是从劳动的本质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及其将被扬弃。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采用了“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即从后头开始思考。由于某些人对方法问题缺乏理解,造成有意无意地曲解马克思的结论。异化劳动范畴,后来为剩余价值学说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