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首先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等多种原因。其次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大因素。最后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分析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马晓花 《科教文汇》2013,(12):35-36
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个体积极心理的研究,对于传统的课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力图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探讨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3.
马晓花 《科教文汇》2013,(36):35-36
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个体积极心理的研究,对于传统的课程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的形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力图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探讨职业教育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和家庭重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寄宿生或非寄宿生等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显著,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压力、抑郁因子、心理不平衡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是主要因素。寻找预防和缓解中学生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为中学生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理论增添实践依据,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要素,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课程建设思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庆华  赵文凯  巩磊 《内江科技》2008,29(4):160-161
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进而提出了体育教学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以求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由中学生轻生事件反思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正军 《科教文汇》2009,(26):69-7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根源,在列举了近年来中学生屡屡轻生的现象后分析并阐释了其原因,进而阐述了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特别是中学教育中增设心理学课程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杜绝中学生轻生等恶性极端事件发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简要说明了如何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几方面更好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于关注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课程教学也主要围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展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积极品质的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幸福感、乐观、希望等积极品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与教学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积极转向,必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关系等"积极设计",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巨大,本文分析了我国"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依据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了塑造"90后"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策略,从而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充满希望,具有应对逆境的心理弹性,积极对待社会问题,投入社会生活,学会体验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刘玉明 《科教文汇》2009,(3):222-222,227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校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就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湖南、南京、北京、上海等各试验点取得可喜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已发展了三十多年,为什么还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虽成绩可嘉,但也遇到不少难题。例如有的教师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甚至有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反对态度。早在我国古代时期的教育中就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或者思想,例如儒家的道德取向、墨家的功利观、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些大教育家们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授予自己修身养性的方法给爱徒。从古代到现在我国的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应用心理学》,直到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开始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014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里就明确指出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领域,即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本课程的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储备军,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外重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积极的角度来挖掘人的潜力和价值。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不断加强,积极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转变先前的问题解决导向,将重心放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积极心理品质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渗入并贯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从内容上明确了各个章节教育的目的、从理念上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态度、从方法上拓宽了课堂教学形式、从结果上提高了课堂实效。因此,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渠道功能,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关乎于人才未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与缺点,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为了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限制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现如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其中,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切实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  席林 《科教文汇》2008,(21):59-60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极态度看待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利兵 《科教文汇》2013,(1):193-19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教学思想消极、教学内容凌乱、教学模式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应从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调整课程教学思想,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从积极的角度激发个体的良好品质。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本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利兵 《科教文汇》2013,(2):193-19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教学思想消极、教学内容凌乱、教学模式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应从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调整课程教学思想,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