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让他们学习、掌握礼仪知识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桥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实有必要。但目前高校礼仪教育还不够普及,即使开设有礼仪课程的高校也需要改进,并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文化之邦,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传统,中国也是注重礼仪的国家,我们的先辈们一直将文明礼貌作为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现如今,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公民,我们不仅要遵守我们传统的礼仪文明,更要将文明传承下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对礼仪文化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那么对于幼儿的礼仪文化的培养就需要我们的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引导了,究竟如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礼仪文化呢,本论文仅根据幼儿的一些特点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幼儿教师有所帮助,希望我们每一位幼儿都能懂得中国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政治的不断全球化,使我们不得不多了解一些国际文化,也使中国在世界之林中不断成长。本篇论文主要从中俄"社交文化礼仪"和"餐饮文化礼仪"两方面论述中国和俄罗斯的礼仪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李冠杰 《百科知识》2007,(12X):43-44
丧葬风俗是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思想的反映,从中国丧葬礼仪的演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的变化。是厚葬?还是薄葬?自古以来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俗曰: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人死之后的礼仪。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丧葬风俗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厚葬、薄葬之风交替变更。  相似文献   

5.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之后,世界遗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保护、文明间对话、国际治理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平台。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目标也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扩展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遗产的平台上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表达对文明发展的认知,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贡献,也已成为各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关注的问题。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战略,更为系统地展现中国文明对于世界的影响,展现和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文明成就和自然资源,并通过世界遗产这个全球性平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可持续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名与字的关系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建新 《科教文汇》2007,(5X):164-164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名与字的关系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名与字的意义相关。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8)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文明礼仪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的礼仪素养和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水平。通过对陕西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文明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文明和礼仪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培养言谈得体、举止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雨婷  朱晖  王瑾琛 《科教文汇》2012,(35):183-184
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培育新文明的摇篮,而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基石,更是教育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正如在中国,正是上个世纪初发源于大学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以“民主、科学”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推动国家与民族向现代社会迈进.无疑,大学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大学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改革与创新,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之状况,剖析其成因,在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进行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文明礼仪也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但目前由于礼仪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知礼而不守礼,不文明现象存在。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是每个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中华美德,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勇 《百科知识》2014,(17):47-50
正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数千年农业文明长时期独占鳌头,引领世界。然而自从西方新社会生产力出现后,中国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原本并不艰难的选择:如何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业的、商业的文明?大梦初醒,寻求富强之路商业因子在中国文明中一直潜藏着。两千年来,为了维护农业文明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始终实行"重农抑商"的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目标,找准教育途径,将会有效地促进高校的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蕊 《科教文汇》2008,(20):8-8
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明确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目标,找准教育途径,将会有效地促进高校的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化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作为一个泊来概念备受人们重视,也是当前众多法律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新课题。然而中国传统法律文明却是自我国奴隶制社会建立以来而形成并且开始繁衍存续的过程。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复杂而又系统的法律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大潮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缓慢的冲突、碰撞、交流、融合的渐进式惯性,使当代中国所有文化都处于一个激变转型的状态,法律文化更是首当其冲。本文在综述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法律文化的变迁轨迹的基础之上,深入揭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通过中西法律文化的逻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比较,论述了当代我国法律文化重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强 《科教文汇》2012,(6):147-148
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它更多地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但却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民族尊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更为重要。因此笔者从四方面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原则,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董怀海 《科教文汇》2012,(2):147-148
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它更多地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但却在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民族尊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更为重要。因此笔者从四方面探究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原则,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法治国。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礼仪之帮,以德治国同样重要.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以德治国。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虽然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交往的主要方式。文明的语言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礼貌”的体现。这在人们相互的称谓,即称呼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文明我先行"是中华文明礼仪的现实诉求,也是当代电大校园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位电大人安身立命的客观需要,更是电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抉择。每位电大学子都应在同学中争当文明的"先行者",每位电大教职工都应在学生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每位干部党员要在师生员工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全体电大人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馆、科学中心、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与发展的标志,是展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精神风貌的良好载体,是忠实记录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档案,是国家和地区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进步的必然体现,是国际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