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教什么:内容与技法的定位《"官员"古体诗词写作的意义》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议论文。其中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为:1."读薄"——梳理、概括全文内容;2."读厚"——解剖文中李白事例;3."读出"——学生谈感受和看法。另一位老师分三部分进行:1.品一品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恰切、严密与生动;2.赏一赏论证技巧;3.探一探议论文结构。也许是对高中议论文教学缺乏尝试与探讨、研究与探索,两位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都出现了偏差。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设定走向了文章主题与内容的理  相似文献   

2.
听了须惠琴老师上《大江保卫战》的课后,我的感受很深。在教学中,须惠琴老师始终以情感为主线,以多媒体作为教辅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感悟,并立足文本、拓展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一、"抠"语句",悟"形象整个教学过程,须老师始终抓住课文中折射战士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没有提及议论文教学,但在苏教版和人教版两套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等七篇议论文,虽然议论文的数量很少,但编入即存在,存在即有其理由,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议论文教学的"道"与"法"。近一年来,我有幸聆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文本"与"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阐释与解读,充分展示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教学使用的文本既要让学生喜爱与珍惜,更要让教师从中获得教学的热情与灵感。学生要采用多种方式去阅读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与老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倡导“生命语文”教育理念,认为语文不是孤立僵死的文本,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文本的生命在于;言语的形式、精神的内容。教学语文,就要把文本中这两个最鲜活的元素挖掘出来。2012年12月,我校孔佩霞老师参加深圳市高中语文议论文大赛,在“时评语文”课题主持人马恩来老师建议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7.
李华平老师在教授《老王》的两堂课中紧扣文本"转向内",紧抓"关键"抓"症候",用最少的"教"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学",充分使教学价值最大化。特别是对于《老王》这一篇解读价值极大,却被人教"烂"了的文本,李老师用其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正道"之法。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呢?学校的教学中,有幸听到孙霞老师执教的"识字7"。孙老师的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一、文本与图画结合,激发识字兴趣在"识字7"的教学中,孙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字配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把握重点,聚焦难点,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语文课尽量多腾出一点时间,进行小练笔教学实践活动。一、情有所动时感悟"练"  相似文献   

10.
听了须惠琴老师上《大江保卫战》的课后,我的感受很深。在教学中,须惠琴老师始终以情感为主线,以多媒体作为教辅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感悟,并立足文本、拓展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语用教学中,文本"言意"中的"言"指的是语言和语用,是语文的工具性属性;"意"指的是文本的主旨与情感,代表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属性。语文老师要在教学活动前,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把对文本意象的深入探究作为"言意"理解的切入点,进行精导、善导,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言""意"之间的关系,提升语用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3.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主题型文本"课堂教学切入艺术源于"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的文本解读。她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上,于细微之处把握一标一点,着力于文本的矛盾处,切己体察,关注学情。王君老师在教学中所切入的每一刀都切在文章的"命门"上,把"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囊入学生的生命体验中。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如何教?如何让"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肖培东老师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重视文本的文体,注重巧设问题,以学生为主本,以语言教学为主,将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许永峰 《语文天地》2012,(23):17-18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只略加思索便提笔疾书。这样完成的议论文大多不能让老师满意。教师和学生反思这一作文现象时,不约而同地把没有撰写写作提纲作为原因之一。实际上,学生们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知道写作前要做到"成竹在胸",明白没有提纲这粒"定心丸",写起东西来就会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表现出这样的三种状态:一为"旁若无人",就是授课者完全沉静于文本中,作为"融入者",设身局中,与文本的情境完全没有了"距离";二为"旁若有人",就是授课者完全用实用的态度处理文本,作为"旁观者",设身局外,情感没有与文本融入,授课者与文本的"距离"太远;三为"不即不离",就是授课者对文本有着充分的理解、独到的解读、饱满的情感,却在讲授过程中不"滥情",作为"观赏者",他设身与局中与局外之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常常脱节,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读中学写"可以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以单元为单位,整体把握单元阅读与写作要求,深入挖掘出文本中值得"仿写"的内容,找到恰当的读写切入点,通过仿写词语、句子、语段乃至整篇等训练方法实现读写双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老师的有为,为的是文本的重点与特点,为的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为的是学生容易理解偏差或错误的点。语文老师的不为,不为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点,是与教学的目标没有关联的点,是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点,或者不适合升学考试的点。语文课只有勇于取舍,才能循序渐进,不断融会贯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为"与"不为"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版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孙建锋老师是国内"对话教学"的提倡者和引领者,他的课给予一线教师很多思考和感悟。然而,笔者观察孙老师执教的《目送》,发现其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现提出来与孙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