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陈玲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非编码RNA和干细胞。创建了RNA研究的新技术体系并拓展前沿新领域,在干细胞中发现新型sno-lnc RNA家族和SPA lncRNA家族及它们的缺失与小胖威利症紧密关联;发现内含子来源环形RNA并揭示其成环机制及功能;揭示外显子反向剪接RNA成环机制及其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等。在Cell、  相似文献   

2.
分子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近年来在基因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合成生物学、活体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纳米技术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交叉结合等方面进展很快。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介绍并就国内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不参与蛋白质编码过程的DNA转录产物。近年来,这类lnc 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已获得较为深刻的认知。最近人们认识到lnc RNA在许多的生理、病理途径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比如干细胞全能性、神经生长分化与肿瘤发生等。本文主要介绍lnc RNA在人及动物中的功能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结构,携带蛋白质、脂质、m RNA、mi RNA等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纤维化和凋亡,增强血管生成,参与组织修复再生等功能。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7-558
动物所周琪研究员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王秀杰研究组合作,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具有不同发育潜能的小鼠ES和iPS细胞系,系统地分析了这些细胞的编码基因、小分子RNA和蛋白质表达谱,发现了一组在胚胎干细胞和具有完全多能性的iPS细胞中高表达,在仅具有部分多能性的iPS细胞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极低的一个关键基因组区域。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是机体内一类具有分化成为其他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的一类多潜能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两种重要的能力。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而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能性干细胞与多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发育的囊胚,囊胚内部细胞团经过机械分离、体外培养与扩增,具有自我更新与发育成为机体各个组织的能力。胚胎干细胞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生物学价值,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疾病。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09,(7):F0003-F0003
干细胞是机体内一类具有分化成为其他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的一类多潜能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潜能分化两种重要的能力。根据千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而根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能性千细胞与多能性千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按照功能,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ESC)就是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多能干  相似文献   

9.
1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较难治愈,长期困扰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卞菁团队在干细胞及神经再生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了一种快速直接定向诱导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上皮细胞的方法来快速诱导NE细胞替代NSC细胞功能治疗中枢系统损伤,开发了一系列新颖快速有效的神经分化的方法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较长自我增殖能力的神经上皮干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具有较强自我增殖能力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以利于进一步细胞移植用来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革研究组发明了一种新的筛选方法,可筛选出能特异针对具有细微改变(比如单氨基酸残基突变)蛋白质的核酸(RNA)适配体。RNA适配体是人工合成及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小分子、蛋白质,甚至完整细胞的非编码RNA。RNA适配体的筛选利用了足够复杂的RNA序列库所具有的类似抗体一样的结合多样性和特异性潜能。RNA适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利用流产胎儿组织建立人二倍体细胞系(HDCs)以来,人胚胎来源的细胞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包括人胚干细胞在内的人多能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人胚胎来源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介绍人胚胎来源细胞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应用的历史和进展,探究不同国家监管制度的演进,以期为完善我国对该领域的监管框架和技术要求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大于2%,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社会造成严重负担。人们一直致力于这种疾病的治疗研究,目前针对这种疾病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是细胞移植治疗。细胞移植治疗按细胞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胚胎中脑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移植和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移植,本文系统介绍这些细胞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美科学家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在体外培养出由人类干细胞和猴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胚胎,并让这种胚胎在体外存活20天。所谓嵌合体胚胎,就是让不同物种来源的细胞在同一个胚胎中存活。研究人员将食蟹猴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并在受精后的第6天向132个食蟹猴囊胚注射了25个人类扩展多能干细胞。注入了人干细胞的食蟹猴囊胚到受精后的第19天时,仍有3个存活。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15.
他让干细胞研究起死回生哺乳动物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一分二,二分四……这样不停分裂下去,就形成了早期胚胎。组成早期胚胎的细胞彼此毫无差别,我们称其为干细胞,因它们处于胚胎中,又称胚胎干细胞。到胚胎发育晚期,干细胞就开始朝专职化的方向发展:有的发育成神经细胞,有的发育成皮肤细胞……如此等等,这个过程叫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6-797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陈玲玲组与其合作者发现来源于内含子的环形非编码RNA新分子(circular intronic RNA,ciRNA),验证其在多种人源细胞内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5-546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iPS的研究突飞猛进,但是iPS细胞是否真正拥有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全能性?是否能够真正媲美胚胎干细胞呢?当将胚胎干细胞注射进4倍体的小鼠早期胚胎(没有进一步发育能力,仅提供营养环境的胚胎),再移植入代孕母鼠体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生物工程师从克隆牛胚胎细胞中培育出了能正常工作的人工肾。将其植入提供克隆用DNA的动物体内后,肾脏结构长出了血管和过滤系统,并产生了尿液。最关键的是,它们不被牛的免疫系统所排斥。这一突破又使人类干细胞培育移植器官和组织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长为3厘米的肾结构由生长在聚碳酸酯膜并与聚乙烯袋囊相连的细胞发育而成。所用细胞是部分发育的胚胎细胞,而不是胚胎干细胞。但研究表明,原则上说,用治疗性克隆制造不会引起排异的移植器官是可能的。除肾脏之外,科学家们还培育出了通过免疫测试的心脏…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是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宝贵资源,利用干细胞生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治疗各种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重点之一,而这种研究和实践也称为再生医学。由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受到伦理限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复杂性,迄今再生医学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突破。这些突破表现为再生医学的三部曲:从细胞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从细胞到器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因为他们"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能够被重新编程而成为多能性的细胞就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只是干细胞的一种,但是,可以绕开使用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限制,而且具有丰富的来源,因此被视为再生医学和器官移植的重要突破。此后,研究人员就希望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